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税收聚力 众行致远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责任编辑:杨凡凡
2019-02-27 14:39

2014年以来,以“互补、共赢”为基础,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朝着同一方向,手拉手、肩并肩,开展多样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书写了新的税收篇章。

信息共通共享,办税便利便捷。如今,京津冀三地纳税人不仅可在三天内完成企业跨省迁移手续,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的办税平台办理相关涉税业务。2014年以来,三地税务部门构建统一办税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实现了京津冀跨区域纳税人征管信息数据和纳税服务共享。

联合税收分析,贡献税收智慧。2018年10月,京津冀三地税务局建立了京津冀联合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机制,目前已联合开展了《从税收视角看雄安新区建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要专题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分析“导向标”“参谋助手”作用,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携手风险管理,稽查协查协作。2015年4月,京津冀三地原国税局签署《京津冀税务稽查协查协作协议》,建立京津冀税务稽查协查协作机制,并于2015年12月签署《京津冀税务稽查协作备忘录》。2017年,三地税务部门联合签署了《京津冀税收风险管理协作机制》,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跨区域税收风险管理协作机制,成立京津冀税收风险管理协作专题小组,有效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

再出发:阶段成果后的滚石上山

“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弹指一挥间。5年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

5年来,三地地区生产总值由6.7万亿元增长到8.5万亿元,年均增长6.3%;5年间,三地税收总量由1.7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4.7%。

在作为整体共同发展的同时,三地协同发展也初见成效。公开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税收规模差距正在缩小,区域经济协调性显著提升。

协同发展,更是绿色发展。截至2018年底,三地2.57万户环保税纳税人共申报税款25.7亿元,三地2.63万户水资源税纳税人累计申报税款81.2亿元,税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杠杆作用。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又一次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对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求。“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京津冀,盛开得愈发灿烂。

5年来,税收支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见证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成果。回望历史的同时,向前的步伐已经迈开。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征途中,税收将继续大力支持国家战略,久久为功,众行致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