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注定要让很多中国人难忘。
许多人记住它,是因为在过去5年里,“娃娃进城上学容易了”“宽带进村”“高铁开到家门口”这一系列实实在在变化,都开始于这次会议。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千万普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中国。
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局,为谁落子?答案,其实就在这些年发生在中国普通乡村、社区的几件小事里。
故事1.贫困村的光棍娶媳妇了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向来自湘西的代表提了两个问题:“(十八洞村)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他得到了一份可喜的答案:人均收入2015年已经增加到3580元,7个大龄单身汉“脱单”。
十八洞村的变化始于2013年11月3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不久,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承诺;2016年,“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写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
就在这几年中,这个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的贫困村,通过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苗绣加工、特色乡村游、劳务输出等精准扶贫举措,到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313元,实现了集体脱贫。
穷山村里的几个单身汉脱单,似乎是件小事,折射的却是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实现脱贫目标那种巨大的获得感。脱贫攻坚很难,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更是难上加难,但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就是啃硬骨头,“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五年来,中国每年的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2019年将“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拥有这份获得感的人还将不断增加。
故事2. 景区、乡村的厕所“美”了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过去,谈起中国的厕所,很多人的感受很不好。在一些街道、景区等公共场所,厕所脏、乱、差、偏、少,甚至臭味熏天,游客宁愿“憋着”也不愿意踏入;在一些农村,厕所更是“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烘烘”。小厕所,关乎大民生。
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那样的厕所可不行!
2015年4月,习近平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3个多月后,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
自2015年起,这场“小角落的大革命”在中国铺陈开来。截至2017年,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8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71.7%提高到2016年的80.4%,不仅当地老百姓欢迎,还赢得了外地游客的点赞。
按照规划,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可以想见,更多的乡村、景区会因“厕所革命”变靓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