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崭新的开始
1993年,胡建明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年的金秋十月,劳模班学员幸运地参与了一项重要工作——为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服务。
站在万人大礼堂里,胡建明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会干部、著名劳模和一线职工。
“工会工作怎么干”“全国职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大家谈论的话题,为以往“只顾埋头纺织”的胡建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同时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工会的作为和工人阶级的力量。
1996年,胡建明大学毕业了。“离开校门的那一刻,不是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带着班主任的这句临别赠言,怀揣中组部《关于确认中国工运学院劳模本科班毕业生干部身份问题的批复》,胡建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那一年,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下滑,许多国有企业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其中,也包括株洲市麻纺厂。
胡建明被叫到了株洲市总工会主席的办公室。“小胡,市总需要工会专业人才,你这四年学到的工会学知识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不如,来市总工作吧!”主席笑盈盈地看着胡建明。
批编制、调档案、办手续……胡建明说,自己就这样懵懂地成为了一名工会干部。
她工作的第一个部门是研究室,负责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为了写好信息简报,胡建明每天坐公交车到各厂走访,“看看改制中职工权益有什么新情况,企业工会工作有什么新亮点”。一年后,她“用脚底板”踩出的简报,在全国工会系统名列前茅。
每年汇总统计数据,正是株洲最冷的冬季。当时,株洲市总工会只有一台286电脑。胡建明在劳模班学会的电脑知识正好派上了用场。她每天脚下垫着电暖炉,手边放着电话机,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几千个数据,一点一点抠,遇到统计误差,就挨个给基层工会打电话。
“统计数据应该反映工会工作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基层单位,如果我们的数错了,汇总到全国总工会,可能就会对相关判断与决策形成误导。”胡建明觉得,自己的方法虽然笨拙,做的事情却很有意义。
胡建明的工作得到了株洲市总工会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很快,她当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女工部部长,帮扶中心主任,市总工会副主席。
年纪阅历在增长,胡建明“拼命三娘”的工作劲头丝毫不减——2002年4月,在全省创办首家工会女职工周末学校,201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2003年,建立株洲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消除帮扶盲点;2012年,成立首家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建立“株洲工匠”人才库,设立职工科技创新进步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一项工作,胡建明都拼尽全力做到最好,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实了“娘家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