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年收获了什么?
20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种群,工程区内已消失多年的飞禽走兽重新出现,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
20年过去,不再伐木的“森老虎”们,转型之路是否顺利?
森老虎下山20年,变油锯为锄头,在砍光的山坡,重新栽上树苗。过去的砍树人,今天的种树人、护林人,这种转变,对于郑皆斌来说很奇妙。
万千栋梁献国家 造材合格率达98%
“当初我砍下这些大树时,心里充满自豪和骄傲,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因为那时国家建设需要我们砍树,我们把万千栋梁献给了国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多万人的森工队伍开进深山。无数参天大树,被变成国家急需的铁路枕木、矿井棚架、炼钢的木炭。1979年,郑皆斌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四川川南林场,成为伐木工人其中一员。
郑皆斌参加工作的前14年,一直在砍树。他共计采伐林木近8万立方米,造材合格率达98%,集材2万立方米。作为一名伐木工,郑皆斌曾获得过四川林业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乐山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是个名副其实的“砍树劳模”。
满目青山还人民 变身绿色守护者
郑皆斌说:“我以前是砍树模范,带的工段是砍树先进工段。今后,我一定要遵从国家‘停、造、转、保’的政策,做造林、护林的模范,并带领工段员工做造林、护林的先进工段,把满目的青山还给人民。”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郑皆斌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放下手中的油锯,他告别了虽然艰辛却酣畅淋漓的采伐工作。拿起锄头,不离大山,伐木工郑皆斌此后被任命为617林场副场长,带着工友上山栽树。
曾经的砍树模范变成了造林、护林模范。他们每人背七八十斤重的树苗,爬三四个小时上山,每人栽完200株才能下山。有些人甚至不敢洗手,手上全是血泡……4年后,617林场栽了600多万株树。郑皆斌用断20把锄头。
只种树,收入非常低,年均工资不及四川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0%。郑皆斌的朋友、亲戚等都纷纷劝他退职做生意,并愿意为他提供资金帮助,他多次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说道:“都走了,谁来管理这大片原始森林?以前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我砍了太多的树,现在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赎罪’,也算是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
到2010年,森工造林队伍已找不到荒山可栽树了。他们中的3万多人转为1.8亿亩国有公益林的管护员,日复一日行走在远离家人的深山。
由于林场面积大,盗伐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郑皆斌带领护林队员冒严寒、顶烈日,昼夜巡查,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方便面、饼干,长期实施拉网式打击,让不法分子插翅难逃。
在这数十万公顷的大森林中已经穿行了30多年,郑皆斌的脚步仍然铿锵、豪迈。“万千栋梁献国家,满目青山还人民”,这是他铭记在心的话,也是他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