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日子
胡建明入学那年,张鹏正在部队当汽车兵,贾向东还是一个农村娃。
参与改革开放、当选劳动模范、免费上大学……彼时的张鹏和贾向东,绝想不到这些“高大上”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017年3月,45岁的张鹏成为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一名大学生。
铁质的上下床铺、清爽的碎花窗帘、独立卫生间、书桌书架、台灯电脑,还有窗外操场上传来拍打篮球的“砰砰声”……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张鹏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迟到20多年的大学梦实现了”。
张鹏出生在辽宁铁岭一个小镇,从小父母离异,早早便辍学养家。1990年入伍当兵;1994年离开部队后,他拿着仅有的1.8万元退役津贴创业,从洗车工到服务员,从卖掉房子购买第一台校车,到成立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家校车车队;从组建爱心车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到抢险救灾、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免费接送高考生……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张鹏,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爱与温暖”。
生活富裕了,“上大学”的念头又开始在他心中萌动。
2016年的一天,张鹏的劳模朋友兴奋地告诉他:自己要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读书了。
“我能去吗?”张鹏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辽宁省总工会领导。
“你是全国劳动模范,绝对符合条件。”领导爽快地答应了。
申请入学的过程十分顺利。在通过了入学程序后,张鹏如愿以偿拿到了盖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办公室”红色公章的录取通知书。
少年时坎坷,青年时拼搏,中年时读书……张鹏觉得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美。
入学第一天,班主任就给张鹏安排了一份“要职”——2017级劳模班班长。“张班长”很称职,放下行李,就开始张罗着帮即将同窗四年的劳模同学搬行李,布置宿舍,带着大家参观校园。
“又可以结交新朋友了,而且全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在张鹏眼里,大学生活充满了新奇。
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工会法、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中国工运史、世界工运史、大学英语……每堂课,身材魁梧的张鹏都坐在第一排。“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学院的‘大牌教师’,一定要抢个好位子。”
每开一门新课,张鹏还会做一件事——拉着授课老师在黑板前合影,然后把照片上传到个人QQ空间,作为永久纪念。“即便以后年纪大了,我都不会忘记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他觉得,这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为适应劳模特点,学校有针对性地规划了课程设置:40门课程涉及通用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三个板块,致力于使学员在掌握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在工会与工会工作、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企业管理与相关法律、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企业文化等领域能够有所专长。
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学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劳模学员到实践基地、厂矿企业、基层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学习,组织劳模大讲堂、党员知识竞赛,组织劳模学员参加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扩展着劳模学员们的视野。
毕业22年的胡建明觉得,4年的劳模班学习给她的人生画出了一条分水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头脑里想的东西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