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加快形成多元投入乡村振兴格局 更多真金白银“上山下乡”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董碧娟 陆 敏责任编辑:乔梦
2018-11-13 10:15

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功能,带动农业领域投资,财政部会同相关单位设立现代种业基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开发基金、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4只投资基金。比如,农垦基金计划规模500亿元左右,首期规模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20亿元,其他社会资本出资80亿元。

各地也在不断探索,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撬动作用。比如,江苏常州市设立农业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专项资金,建立“政、银、保”三方合作模式,通过财政补贴保费的方式,撬动银行对符合条件企业发放保证保险贷款。四川资阳市完善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对向扶贫对象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的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给予最高5%的贴息。

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上,必须突出重点,明确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揽子解决方案,要做的工作纷繁复杂,财政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申学锋认为,要紧抓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建设产业兴旺的现代乡村。

金融支农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7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充分发挥主发起人制度优势 更好推进村镇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主发起人把培育发展好村镇银行作为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此外,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监测考核体系,引导村镇银行的设立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倾斜。

9月17日,银保监会启动首批“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以加大对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金融资源投入,有针对性地解决欠发达地区单独组建村镇银行法人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经营的突出困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根据试点安排,此次15个省份“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可覆盖43个村镇银行空白县(市、旗),其中28个属于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

各金融机构也马不停蹄不断创新。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副总经理王兆阳称:“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着力拓展的方向。农村‘普惠金融’就是要消除身份、贫富、居住场所等差异性带来的金融服务不平等,让所有人享受到均等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据他介绍,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不断推进农村惠普金融工作,通过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减费让利、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等,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满足农户差异化融资需求。

据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李晓芳介绍,建设银行近年来运用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以电子化、数据化、智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服务创新,从而提升批量获客能力,培育业务增长动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