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完全错误论调为何时常冒泡:不是"心病"就是"找病"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瞿长福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11-07 10:42

核心提示 “民营经济离场论”等一些“完全错误的”论调,既没有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产生误判,作出曲解。不过,这些误判曲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识不清、观念僵化,属于“心病”,另一种却是混淆视听、故意为之,属于“找病”。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厘清这些论调背后的产生机理,有助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消除歧见,增进共识。

最近,民营企业界广泛关注的一件大事,是前段时间引起舆论轰动的一些怀疑甚至否定民营经济的奇葩言论,诸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正在得到旗帜鲜明的扭转校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总书记的讲话,正本清源,铿锵有力,从最高层面消除了民营企业家内心的疑虑担忧,可以安下心来谋发展。

但是,为什么这些“完全错误的”论调时不时地会露脸冒泡,而且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转型时期,一些无稽之谈越是高调登场?我们有必要探究一番,尤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厘清这些论调背后的产生机理,有助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消除歧见,增进共识。

剖开来看,这些论调出笼,根子首先在大脑,是思想观念问题。言为心声,“民营经济离场论”之类,既没有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会产生误判,作出曲解。不过,这些误判曲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识不清、观念僵化,属于“心病”,另一种却是混淆视听、故意为之,属于“找病”。

由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整体时间并不长,加上过去长期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一些人对民营经济怀疑、反感甚至否定,这是观念上的局限与落后。另一些人,他们对民营经济的作用与地位其实是清楚的,也享受到了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为了迎合某种情绪,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转型期,试图放放气球、搅动是非,或者为了博人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刻意发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声音,别有所图。

错误论调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某些方面改革还不彻底、不到位。民营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政策,但由于一些部门、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制度设计和政策手段,存在欠合理、不平等、难落实等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政策“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现象。这些无形的“门”,给一些错误言论找到了现实依据和理由。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民营经济自身的弱点与不足。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民营经济具有先天能力不足与后天营养缺乏等“软肋”,在发展壮大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遭遇许多曲折。这些问题,有的是创新能力不足、有的是管理能力缺乏、有的是法律观念不够、有的是政策水平有限、有的是市场眼光局限、有的是环保意识薄弱、有的是社会责任缺失,任何一方面问题,都会给企业或地方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使一些“不实言论”“错误言论”找到把柄或借口。

分析这些错误论调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到,无论是观念问题,还是制度设计、政策执行等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痼疾,有的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说到底是继续改革、深化改革的问题。因此,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靠改革来解决,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有的放矢、打破“禁区”,才能使全社会的认识真正提高到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上来,才能使各方面政策手段和民营企业家的努力相向而行,使“完全错误的”论调彻底失去“土壤”与“养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