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军织里情
织里没有驻军,却曾是一座“兵城”。
2000多年前,吴越争霸,伍子胥、范蠡等人屯重兵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和溇港建设。
古时的刀光剑影早已黯淡,但80多年前的兵燹硝烟却不容忘却。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浔吴掩护战,以中国军队溃败、当地百姓惨遭日寇屠戮告终。
“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先富起来的织里人特别懂得这个道理。
“织里没有驻军,但大家心中始终装着军人、军属。”织里镇一位领导介绍,十多年前他们就给每户军人家庭挂上光荣牌,每户光荣家庭都有一名干部专门联络,帮助协调解决亲属就业、小孩入学、涉军纠纷等问题。
在民间,各类拥军组织和个人更是数不胜数。
3年前,老兵程培坤放下手头的生意,在大家以为他要开始退休生活时,他却和几个老兵干起了“陪护”。
程培坤有一个小本,几十名战友父母的联系方式、身体状况都一一记录在册。每天没事他就去各家转转,遇到老人病了,就为他们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战友们在部队尽忠,我们就帮他们尽孝。”程培坤说。
方祥达,曾是首批赴汶川抗震救灾部队的战士。2012年退伍后,他决定来织里闯荡一番。
原本以为找工作会历经些波折,没想到一到人才市场挂上号,方祥达就被政府“盯”上了。原来,在织里无论是本地还是外来的退役士兵,均可优先招录为协辅警和综合执法人员。方祥达被招录为巡特警大队队员后,凭借过硬素质一路提升,2017年被任命为街道办副主任。
在织里镇武装部长舒忠明眼中,如今的织里又成了一座“兵城”——
这些年,织里所有村两委成员中,退役军人占比近三分之一,多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退伍老兵。在镇行政机构工作人员中,退役军人更是占到近一半。
“一个地方对军人的态度,彰显了他们的文明程度。”湖州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江宏勋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