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织里人
织里有句著名的谚语:“港直不深,人直不富”。
“将人和港类比,可见千百年来,溇港文化对织里人的价值观影响之深。”织里镇人大主席薄国欣向记者解释。
欲知溇港,必去义皋。义皋,一个“义”字道出了织里的淳朴民风,正如村中百年石拱桥尚义桥上所刻:“民有淳风庆义里”。
如今,新一代织里人青出于蓝,勇救落水老人的辅警闵建荣、深入火场救人的村民朱国强等……见义勇为的壮举不胜枚举。
“但如果把织里人的‘义’只理解为见义勇为,又太窄了。”薄国欣指着溇港纵横交错的水网介绍,开挖这些沟渠必须举全村之力,就像现在的织里人致富一样,也是“一拉一大帮,一富一大片”。
义皋村党支部书记钟良就是个致富带头人。做童装产业发家后,他看到村里整体比较落后,果断将生意交给家人打理,回村扛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治理环境、搞特色养殖、开发乡村旅游……几年下来,义皋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致富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织里的“义”还有很多种:有放弃个人小利积极支持城市建设的“大义”;有年底卖房给员工发薪水的“信义”;有成立基金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的“仁义”……
“织里未来最大的财富,还是知礼的织里人。”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说,织里正在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样板区,要实现再次腾飞,必须提升精神文明软实力。
2016年开始的“知礼人”评比更是成为织里全民参与的盛事。今年的评比还没开始,已有数万群众参与到身边好人好事的发掘中。“能引发万人参与,背后涌动的是织里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认同和对精神富有的追求。”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