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起织里闻名全国的是什么,许多人会回答“童装”,但土生土长的织里人会自豪地介绍:溇港。
“镇为泽国、四面皆水”,织里这颗南太湖滨的明珠,自古便被无数文人墨客称为“水晶晶”的土地。
作为闻名天下的粮仓,“水晶晶”如何变“稻花香”?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织里:文明之理
——解读美丽中国的织里样本
■解放军报记者 欧阳浩 通讯员 赵 云 胡冲聪
大美织里景
问起织里闻名全国的是什么,许多人会回答“童装”,但土生土长的织里人会自豪地介绍:溇港。
“镇为泽国、四面皆水”,织里这颗南太湖滨的明珠,自古便被无数文人墨客称为“水晶晶”的土地。
作为闻名天下的粮仓,“水晶晶”如何变“稻花香”?从事环保与水利工作多年的织里镇老领导沈林江介绍,数千年前,织里先祖就在这片沼泽地上取湖泥、开水道、垒农田。
2016年11月8日,湖州太湖溇港水利遗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消息传来,织里人既为先祖的智慧自豪,也为织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骄傲。
20年前,因工农业污染和疏浚不力等原因,太湖蓝藻在这里爆发。要经济还是保生态?困局横亘在织里人面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在距离织里仅几十公里的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点醒了迷茫中的织里人。
近几年,由于连夺上海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庙港人”水产有限公司的大闸蟹供不应求。85后企业负责人卢瀛峰说,秘诀就一个——太湖水好。
这些年,织里以浙江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创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村为开端,一个个问题抓整改,先后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小工厂等治理,消灭了“黑臭河、垃圾河”,剿灭了“劣五类水、小微体水”。
“织里的领导,是生态治理的专家。”国内一家知名环卫企业的老总赵建祥感慨。刚入驻织里,他们就被要求不仅生活垃圾要分类,工业垃圾也要分类。每天,赵建祥都不停翻看一个手机APP,这是他们和织里联手打造的垃圾处理智能云平台。同一软件,每个织里镇领导的手机里都有。“有了跟垃圾都‘较劲’的领导,织里哪能不美?”赵建祥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