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刘淑芬创建的创鲜公司的水果产业基地有550亩,辐射周边8000亩种植区域,带动农户达800户。
助力农业转型
巧用互联网破解销售难题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刘淑芬和村民的销售模式也从最初的1.0版本即直接卖到批发市场,升级成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超市的2.0版本。由于和超市直接合作,不用经过中间渠道,增加了利润,也能保证水果的新鲜。“超市销售的番石榴对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品质提升。价格也从2元涨到2.5元,提升了25%。”刘淑芬解释道。为了提升生产品质,刘淑芬还为村民们开办培训班,统一种植技术。就这样,品质好、要求高的水果受到了超市的认可,于是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后来,伴随电商发展,番石榴销售又进入3.0版本的电商时代。面向全国客户,这时刘淑芬感觉到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应对,于是决定成立公司。2013年5月,广州市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创鲜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番石榴等岭南特色水果的种植和销售。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将增城的番石榴卖到全省、全国各地,公司年销售额已经从2013年的400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的8000多万元。刘淑芬告诉记者,单番石榴一个品种,年销售额就达6000多万元,最多一天销售量达15万斤。
事实证明,刘淑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别人不敢做电商的时候,我踏进去了;在别人不敢做超市供应的时候,我踏进去了;别人不舍得大成本去搞标准化生产的时候,我踏进去了。做什么行业都一样,要有敢去创新、有胆去创新,做好即便失败了也不害怕的准备。”刘淑芬表示,这么多年在农村打拼,令她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大胆创新,否则日子真的很难。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等于为农业插上了一对翅膀,让它飞得更快。”刘淑芬对于时代的变化,感触颇深。“村民们从前用现金交易,现在也习惯了扫码收款;大家以前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现在还会用手机看视频、网购……所以说,互联网的时代不仅影响了城市,也深深影响着农村。”
她表示,也正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才有了卖出更高价格的可能。“比如荔枝在本地卖可能就几元钱,但是在网上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去,能卖到几十元钱一斤。从前外地人想吃增城荔枝可能吃不到,但是有了互联网,他们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只是时间和价格的问题。这个时代的消费方式也正渐渐改变。所以我们的水果能从珠三角地区走向全国各地。”
带动村民致富
“能为别人撑伞是一种福气”
现在的刘淑芬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能在自己的基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农业,她觉得轻松而快乐。“看着果树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那种喜悦的心情是不从事农业的人体会不到的。”刘淑芬也认定了农业就是她一辈子的事业,“我从小就对番石榴有很特别的感情。小时候妈妈种植番石榴带给我这么好的生活。到后来,从村民的水果滞销,到如今我们的水果供不应求。我觉得这当中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今,创鲜公司的水果产业基地有550亩,辐射周边8000亩种植区域,带动农户达800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产业模式初现规模,刘淑芬未来希望能在电商、新零售平台以及公司品牌提升等方面继续努力。通过不断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农产品质量,创新销售模式,乡村正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创鲜公司所在的增城区是广州的农业大区,党的十九大以来,增城按照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将乡村振兴列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立足区情,增城把“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关键节点,统筹整合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改善农村整体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刘淑芬很是高兴。“自己做农业,带动村民把产品卖出去、共同致富,帮助到这么多农户,我也觉得挺自豪的。”这么多年了,她也始终记得母亲告诉过她的一个道理:“你能为别人撑伞是一种福气。”而这话,也始终激励着她。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李大林、李波(署名除外)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