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记李大钊建党思想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先天下之忧而忧。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李大钊发现这个国家并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引起了他对共和国前途的担忧,使他重新思考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为此他写下了《隐忧篇》,其中列举了当时中国的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六个方面的问题,“凡此种种,足以牵滞民国建设之进行”。党私、省私、匪氛“三端”,“百思恐不获免。凡百君子,其有以嘉谋嘉猷而弭于未然者乎?曷有以解我忧?”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革命情怀。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惟吾中国,自鸦片战役而后,继之以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之变,甲午之战,庚子之变,乃至辛亥革命之变,直到于今,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而未能解脱”,体现了革命先烈壮心不已的忧国情怀。
矢志不渝立志报国。他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并说明为何青年时期便开始深研政理:“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他立志研究政治,“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学校”。他“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李大钊回国后,仍继续“深研政理”,继续探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看到一些人对中国前途悲观失望时,他著文鼓劲助威“中国至于今日,诚已濒于绝境,但一息尚存,断不许吾人以绝望自灰”,呼吁中国人“本自由意志之理,进而努力,发展向上”,以改变中国现实境遇。
寻求中国出路。李大钊将“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经过多年苦苦求索,他终于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运用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证明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真谛,并科学阐释了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指明“中国将来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兴盛起来”,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探索国家振兴之策。李大钊考证了世界劳工阶级的巨大作用,认识到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并把中国命运与俄国十月革命相联系进行论证,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得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重要结论。于是他和陈独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定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党的组织必须是一个强密精固的组织,党的任务是领导“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联合一个‘民主的联合阵线’”,“抵抗国际的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人民的国家。这是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建党使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不忘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党的初心,牢记他们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强大精神动力,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