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人 文化长江曲高唱(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图为湖南岳麓书院里陈列的湖湘特色书籍。
湖南省虽然只有163公里长江岸线,但湘、资、沅、澧四水及上万条大小河流,全部汇聚洞庭,汇入长江。在湖南,96%以上面积属于长江流域。
从《岳阳楼记》的忧乐精神,到如今崛起的文化湘军,千百年来,湖湘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从湖南出发,名扬世界。今天,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顶层设计之下,湖南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奏响了独特的文化长江之歌。
千年瓷器载历史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附近的爪哇海域,一艘满载中国唐朝货物的阿拉伯帆船被发现,这就是“黑石号”。作为 “海上丝绸之路”盛景的见证,“黑石号”运载数量庞大的晚唐瓷器。其中,打捞出的67000件货物中,有57000多件来自长沙窑。
在新落成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从“黑石号”打捞者手上征集回国的162件(套)唐代瓷器和千件长沙窑精品文物。绘制西亚文化元素纹饰的碗、镌刻阿拉伯文字的背水壶、西域地区流行的带流灯……在湖南省博物馆瓷器研究专家方昭远看来,长沙窑简直就是唐代的“外向型企业”。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文物管理部部长瞿伟告诉记者,一千多年前,湖南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从湘江出发,到洞庭,沿着长江航道顺流而下至扬州,从扬州港行至广州港后,在广州进行统一整理打包,然后驶向阿拉伯地区。长沙窑的陶瓷远销到亚洲各地和东北非等20多个国家,最远的到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走在位于长沙望城区的铜官窑历史文化街道上,耳边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陶瓷碰撞声。铜关,扼湘江之咽。1200多年前,长沙窑的工匠们,就是在这里运用土、水、彩、釉、火五种“乐器”,首创釉下多彩瓷和铜红釉瓷,将阿拉伯文化等融合贯通,演绎出一场瓷器“交响乐”。
如今,随着铜官窑遗址的建设和开发,二次创业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瞿伟介绍,在距离博物馆不远的长沙市望城区,陶瓷企业和文创企业纷纷涌入,以铜官窑为龙头、以陶瓷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一江两岸”的区域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