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乃德家地里长势喜人的重楼。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但若是将时间前移到5年前的2013年,重楼对于片四河村民来说,重楼的地位跟玉米没法比,肯乃想找两户村民腾出家里的一亩玉米地来种重楼都并不容易。“当时我为了做通然乃德和另一户村民试点种重楼,前后3次上门做工作。”
肯乃介绍,片四河村海拔约2300米,降水量丰沛,土壤带沙,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在村民的传统习惯中,经济发展也主要靠种玉米、蔬菜、土豆等。
2013年,专家考察过片四河村后认为,这里的地理条件适合种植经济价值比玉米高得多的中药重楼。当地政府部门给了片四河村两个试点种植重楼的名额,由政府免费提供重楼苗。
专家在考察时发现然乃德家附近那一片区域坡地相对较小,就建议肯乃动员然乃德和他的邻居两户试点种楼,“但是他们认为,种上玉米能卖4000块钱,种上重楼要过四五年才有收益,两家的女主人尤其不同意种重楼。”
不过,经过肯乃三次上门做工作,最终通过说服男主人,进而说服了女主人,这两户2013年开始试种重楼。
种植重楼时间早、已掌握相关技术的肖志军,是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的负责人。他介绍,重楼以分割根茎来收获,因此种植一次就可以永久收获。不过,由于其生长缓慢,收获期为每四年一季。
去年,然乃德种的重楼到了收获季,一下子卖了20余万元,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大家艳羡的有钱人。消息传开后,村民们对种重楼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纷纷将家中的玉米地改种重楼。“前几年常做种重楼的宣传动员工作,到了去年,然乃德家的收益就是最好的宣传,大家都主动投入到了重楼种植中。”肯乃介绍,现在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终于变了,未来收入也有望获得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