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世界一流“ 出发
李俊贤在青海一待就是16年。其间,在他的带领下还成功研制出性能指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鱼雷推进剂——796燃料。
当时,为赶工期,有人提出先用国内已生产的硝酸异丙酯来研制新一代鱼雷,但李俊贤深知796燃料在航程、航速上要比硝酸异丙酯快一倍以上,一旦将硝酸异丙酯用于鱼雷,就意味着中国鱼雷要远比世界先进鱼雷落后一代。
“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还是要生产796燃料,延误工期我负责!”李俊贤在一次专门会议上大胆拍板。
“796燃料是一种硝酸酯的化合物,危险系数很高。当时我们院没有防爆实验室,但是李院士带头做实验。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国家需要,我们就做’。” 创新离不开担当,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教授级高工薛金强看来,李俊贤就是这样一个勇创新,敢担当的人。
796燃料项目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这一成果,为国家避免了过渡性型号鱼雷的研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把我国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3年。
“培养更多人才“更值当

李俊贤和夫人丁大云1959年结婚,已共同走过近60年,生活十分简朴。书柜、铁架子床、缝纫机,都是从青海带来的,是跟随老两口几十年的老物件。
按规定,李俊贤外出,单位可以派车接送,可他为了节俭,只要时间允许,总是乘公共汽车。办公室为他订阅的报纸,他下班带回家看后,上班时依然带回办公室,以便单位集体回收。
就是这样两位节俭的老人,却在培养人才和公益上不吝千金。
今年七一前不久,李俊贤和夫人以两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向所在工作单位捐出省吃俭用积攒的300万元,用于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很多人问捐这么多钱心不心疼?真的不会啊!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钱能够用来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更值当。”李俊贤说,“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我希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把我们的事业再往前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