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神舟系列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带上太空,再到探月工程的“嫦娥之旅”,李俊贤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推进剂,提供巨大能量,让一个个飞天梦成为现实。
李俊贤是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胸怀“科技报国”情怀
1928年李俊贤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靠着宗祠的接济艰难求学。贫困的生活、艰难的求学经历、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李俊贤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从小就萌发“干事业”的想法。
1950年,李俊贤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毕业,即赴东北化工局工作。1960年初,组织上抽调32岁的李俊贤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加入高能推进剂研制队伍,自此,他与我国火箭推进剂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资料不足、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李俊贤和团队反复试验摸索,最终成功研制出特殊燃料偏二甲肼,并远赴青海筹建黎明化工厂,建造中国第一套制备偏二甲肼装置。
化工厂建在一个山沟里,条件极为艰苦,吃的是盐水煮蚕豆、青稞粉,住着干打垒,睡着大通铺。李俊贤带领团队以“誓将卫星送上天”的豪迈气概克服重重困难,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装置的安装、试车、完善和投产工作,保证了我国国防和航天部门的急需。
“那个时候,一般见面不谈困难,谈什么呢?大家就是说完成没有完成啊,主要就是想怎么样把国家急需的东西搞出来,都希望越快越好,为国家争口气。”李俊贤回忆道。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后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多种型号导弹发射和“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