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5月17日电(记者王学涛、王皓)今年是张叔平烈士就义90周年。这位牺牲时年仅31岁的革命战士,用崇高的革命气节和青春的热血,谱写了共产党人的不朽诗篇。
记者驱车来到张叔平出生的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二村,这片英雄热土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正在整体拆迁,计划建新的居住小区,而张叔平的故居巍然屹立,如同他坚贞不屈的精神一样长存。
1897年,张叔平出生在当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性格坚毅,勤奋好学,在学校里接触到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逐渐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17年,张叔平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受到进步青年王振翼、高君宇、贺昌等人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投身于救国之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讲演团,积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1923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张叔平被选为支部书记。他遵照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在晋南、晋中、晋北的十余个县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张叔平和中共太原支部领导山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1925年冬,由于全国革命高潮的出现,迫切需要干部,张叔平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杨浦区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叔平调往杭州,筹组中共浙江省委。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张叔平任组织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随后主持省委工作。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打得他遍体鳞伤,双腿被压断,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守党的秘密。1928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英勇就义,时年31岁。
在张叔平故居不远处的山上,当地政府为他立了一座碑,上面镌刻着“幽燕传英名沪浙抗蒋庭 铁骨镇鬼蜮热血染杭城”的碑文。
张叔平的堂孙张义明今年已63岁,是当地的一名退休教师。他告诉记者,为了解爷爷干革命时的具体事迹,他曾到太原、上海、杭州等地搜集资料,回来后把爷爷的英勇事迹讲给子孙后代。张义明说:“了解得越多越敬佩他,很伟大!爷爷受尽酷刑,始终不屈服,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无愧于人民!”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规划张叔平故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希望建一座烈士纪念馆,寄托吕梁人民对烈士的哀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