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我国南海北部和西部海底有许多“麻坑”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建松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7-20 17:01

新华社“张謇”号7月20日电(记者张建松)海底深部地层里富含碳氢化合物的流体,向上渗流或喷溢到海底,形成类似于火山口的地形地貌,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麻坑”。调查发现,我国南海北部和西部的海底有许多“麻坑”。

17日,记者跟随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南海科考,通过船上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在电脑显示的图像中看到了这些“麻坑”。当时,船航行在北纬21.75、东经118.27的南海海域,实时显示的海底三维地形图中,有七八个大大小小的不规则椭圆形凹陷,看上去像一串“踩”进海底的“动物足迹”。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人员何林帮介绍说,海底“麻坑”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以来,全世界的海洋范围内均有发现。由于“麻坑”分布广泛,且与强烈温室效应气体甲烷以及潜在的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密切相关,对“麻坑”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海洋地质领域的热点。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多传感器的复杂组合系统,特别适合进行大面积的海底地形探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进行了多波束水深测量,得到高分辨率的网格化水深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对南海北部和西部的“麻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发现,南海琼东南盆地北部陆架区域的海底,有一处“麻坑”发育区,共约有13个圆形以及椭圆形“麻坑”,有的为彗星形“麻坑”。“麻坑”最小直径约为400米,最大直径约为1200米,最小坑深约4米,最大约有18米。

南海西部区域的海底“麻坑”则更多。莺歌海盆地的中央坳陷带、莺东斜坡带、西沙海台顶部的平台区域、西沙群岛西部区域、广乐隆起北部区域的海底,都有大大小小的“麻坑”。尤其是中建南盆地北部,广乐隆起以南和以东区域,有四处明显的串珠状“麻坑”,串珠中有圆形、月牙形、长条形以及不规则形状“麻坑”,长度有10-30千米,直径达1500-2500米。

专家们分析认为,南海北部与西部的“麻坑”主要分布在大陆架近坡折带和大陆坡区域,而这正是近千年来,南海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也是沉积较为薄弱的地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