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爸爸”彭云松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个家庭被传为佳话:97岁的老人彭云松一生未娶,独立抚养6个孤儿长大。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说:“老彭这个人了不起!他这一辈子,一直为别人默默付出,很少考虑到自己。”
彭云松35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儿子”闫景成。当时,父母病逝、孤身一人还不足10岁的闫景成正在荒凉的铁道线上流浪。一股恻隐之痛让彭云松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带回了家。此后15年间,彭云松又给闫景成陆续领回了5个流浪街头的弟弟妹妹。不同姓氏的7个人,从此成为没有血缘、亲情更浓的一家人。
数十年来,彭云松对这7个姓氏的“大”家庭倾注了绵绵不绝的父爱。有人曾问他关于“另一半”的问题,他说:“像我这种情况,就算有姑娘愿意嫁,也是过来吃苦的,我不能连累人家。结婚的事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养大。”
多年的付出,彭云松把6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学校,看着他们成家,事业上各有所成。子女们说,父亲不会讲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每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要有颗善良的心,将来不管做什么,首先要知道帮助别人,这是从小形成的想法。”
如今,儿辈、孙辈继续爱的接力,传承行善助人的家风。1999年,老五栾景通创建了全国首家雷锋车队,免费为社会残疾群体、孤寡老人、贫困市民、考生等提供救助和爱心服务,并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迄今他已帮助130多位孤寡特困老人。
让彭云松格外高兴的是,作为7个姓氏大家庭的第三代,他的孙女闫丽影也继承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家风。虽然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闫丽影已经连续6年资助一个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上学。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壮实的父亲,现在真的老了。原本就不高的个子,如今已有些蜷缩,牙齿也几乎掉光,但后辈们明白,年迈的老人是一个丰碑,时刻激励着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记者燕雁、强勇、林凯、张莺、夏军)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