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悬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佩戴药囊……流传至今的许多端午习俗都与药有关。根据我国古代许多文献记载,五月五日还是采药储药的日子。《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荆楚人并踏百草。”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为何偏偏端午节与“药”结缘?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历史刘晓峰教授认为,这和我国古代的中医思想有关。古人认为:“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虐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四时各有流行的疾病,这些疾病和一年的阴阳五行变化直接相关。治疗这些疾病,也要根据阴阳五行的道理,按照“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的原则来治疗。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火气最旺的特殊日子,因此是采撷与炼制阳性的、火性的中草药最好日子。
端午所采之药种类很多。其中草药常见的有兰、艾草、菖蒲、楝叶、菰叶等。古人认为兰草可以“杀蛊毒、避不详”,自古就有浴兰除秽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艾草被称为“中医之草”,不仅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也在针灸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菖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病,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
除了采药草,古人还在端午捕蛇、守宫(蜥蜴)、捕蝇虎、捕蟾蜍等。在古代,蟾蜍、蜈蚣、蛇、蝎、蜥蜴共属“五毒”,中医讲究“以毒攻毒”。在端午“阳之极”的日子里采集的五毒药材,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疗效。
此外,中医还讲究在端午日制药、炼药、晒药,强调端午节是以药预防疾病的特殊日子,许多中药铺也常常在这一天分发药囊。宋吴自牧撰《梦粱录》曾记载:“此日探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人们还广泛使用菖蒲、雄黄、朱砂等,在端午节这天特制药酒。
直至今日,每逢端午,我国许多地方还流行饮药酒、泡药浴、佩戴药囊、在家门口插菖蒲、艾叶、挂雄黄袋,给孩子们穿五毒肚兜、戴虎头帽、系无色丝等许多民间习俗。刘晓峰认为,从文化根源上来看,这都与我国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阴阳转换的日子。一阴初起,需及时用药“禳辟邪毒”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