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除了屠呦呦,中医科学院还有哪些大师?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思北、吴晶)在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后,屠呦呦和青蒿素研究吸引了亿万国人的目光,而她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也备受关注。事实上,除了屠呦呦,中医科学院还有很多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古籍文献整理】
《神农本草经辑注》。作为中医药经典名著之一,《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医人必读的书。原书早佚,后世的多种辑佚本也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中医科学院通过对大量古文献进行考证和研究,形成了这本文献,集中了历代《神农本草经》研究工作的精华,在科研思路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与创新。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这是学者用了很长时间,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全部医书整理修复。包括经络学说渊源的追溯,出土医方中的药物学成就等内容,将古老、深奥的古代语言通译成现代语言。
《中医大辞典》,全书共402万字,共收载辞目36908条,涵盖医史、文献、基础、中药、方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五官科、针灸、推拿、养生、气功等,这本书不仅在国内翻印逾百万册,还在日本翻译出版。
【临床科研成果】
消痔灵注射液(原名“775”注射液):痔疮要开刀,想想都可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医就选用五倍子、明矾有效成分为主的药物注射到患部,价格低廉,使用方法简便,无需手术住院治疗,已有上百万患者使用。
小夹板外固定治骨折:武侠小说里的正骨法还真不是传说。由尚天裕教授发明的大整骨手法及小夹板外固定技术,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被国际公认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医学成果。
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在眼睛上用针?可不是闹着玩的。专家在古代金针拨障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少,近期、远期矫正视力明显优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这是一项以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医药科研项目。通过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确证了中药的独立降糖作用;证明中药与西药合用,能够增加降糖效力、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青黄散治白血病:据古书记载,青黄散由青黛、雄黄组成,具有解毒化淤功效,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自60年代开始,中医就开始尝试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现在已发现小剂量青黄散治疗骨髓增长异常综合征有效率超过80%。
【大师济济】
中国中医科学院目前拥有王永炎、陈可冀、李连达、张伯礼、黄璐琦5名院士,以及唐由之、路志正、陈可冀、刘志明4名国医大师。这些大师在中医药界的造诣与声望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外,这里还拥有首席研究员26名。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了临床研究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截至2014年底,全院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58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44项,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8项,其他政府及社会力量奖5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