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攻克“硬骨头”——吕梁山、太行山扶贫开发纪实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飞航 吕梦琦责任编辑:吴昊
2015-12-21 09:22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打造贫困地区致富“酵母”

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表明,越是贫困的地区,往往越是金融的“盲区”。一方面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扩大再生产或转变生产模式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记者走访临县、岚县、五寨等多个贫困县发现,贷款难的问题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山西省于2014年底启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每个贫困县注入风险补偿金5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按照8倍以上发放贷款,为贫困农户注入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血液。

吉县兰村村民张白锁被选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签约户后,很顺利地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张白锁说:“连续四五年了,我们这片总有自然灾害,尤其是雹灾,损失很大,这1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是我们延续发展的‘救命钱’。”

据统计,截至6月底,山西省58个贫困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4亿元。其中面向贫困户的“富民贷”累计发放贷款5.08亿元,面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及项目的“强农贷”累计发放贷款1.32亿元。

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赵俊超表示,引导金融服务流向贫困地区仅是“治标”,让贫困地区有致富项目,通过农民增收,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治本”。也就是说,让投进来的扶贫资金能创造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政府、银行、农民持续共赢,金融扶贫才能真正可持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