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上海自贸区。海沙儿摄
从28.78平方公里扩容到120.72平方公里,从首个负面清单190项特别监管措施压缩为现在的122项……两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上海自贸区,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金秋十月,记者走进上海自贸区,亲身感受这场正渐入佳境的国家试验。
近几个月来,西班牙一家知名服装公司每周都有两架包机飞抵上海,将出口服装运至上海自贸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在“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自贸区创新制度的支持下,这家公司当季服装从运抵机场到完成抽检、通关、出区,只需短短5个小时,不到两天便可摆上上海周边的数百家专卖店销售。
回望 “蹒跚学步”的每个脚印,上海自贸区从“走”到“跑”,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富于创造的智慧,把改革的“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美安康是上海自贸区第一家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外商独资认证公司。在自贸区成立前,美安康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和扩大开放政策的实施,使该公司仅用半个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位于张江高科技片区的卡南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全球首创眼科用药。公司负责人唐明介绍,这一项目的开发得益于自贸区的监管创新。
从负面清单到商事登记改革,从通关便利化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到人民币跨境借款……自贸区的一系列改革,让成千上万家像美安康、卡南吉这样的企业收获了成功。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扩开来。”自贸区运行两年来,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今年1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上海自贸区五方面28项改革事项开始走向全国;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自贸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正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标杆。
今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展至陆家嘴、张江、金桥等片区,上海自贸区全面开启“2.0时代”。
金融改革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重点工作,许多企业敏锐地察觉到了深化金融改革的机遇。就在扩区当天,中国银行和数十家自贸区新扩区域内的企业签订了首批金融对接合作协议。
作为首家纳入自贸区的汽车金融企业,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总经理余亚瑞介绍:“汽车金融一头连着生产厂家,一头连着经销商和消费者,对资金需求很大。随着自贸区扩区和政策落地,我们就可以享受自贸账户和跨境融资等服务,融资成本有望下降15%。这实际上是给生产商和消费者减负,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神。”
10月12日,《关于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一自贸区融资租赁“新政”,将探索设立浦东新区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化中介服务组织等多项创新举措,打造融资租赁行业创新高地。
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的49条政策也将于近期推出……新一波改革举措将助推上海自贸区大踏步前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承载着国家战略,年轻的上海自贸区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不断创新前行。
【政策延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挂牌和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近6个月以来,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