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纪检干部徐保明

来源:新华社作者:聂可 秦华江责任编辑:刘航
2015-06-18 17:10

纪检干部徐保明:“对每个人都抱有善心,对每件错事都毫不留情”

■新华社记者 聂可、秦华江

面容温和的徐保明不太符合人们想象中纪委办案人员威严、冷峻的形象,倒像个好脾气的邻家大哥。

然而,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纪委这位副书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已有18年,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职责面前,他公私分明。“我对每个人都抱有善心,但我对每件错事都毫不留情。”

有人看他面善,以为可以“公关”。一位基层站所所长因非法占地搞开发、谋取不正当利益被调查。他的妻子几次前来求情,说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现在债主上门,但家里实在没钱。

“她问我,能不能请组织退还一点钱,让家里渡过难关。我说,你这是叫我违反原则,这是不可能的。”徐保明严词拒绝,但在心里叹了口气。虽然对方是咎由自取,但他会力所能及,给对方一些个人的帮助。

“原则”是徐保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在他眼里,纪委的“原则”就是指维护公平正义。由于纪委特殊的权力,“原则”成为徐保明的信念,丈量着做事的力道和分寸。

由于徐保明正直的品格、亲民的工作作风,许多老百姓多年之后还能想起他“吃着泡面办案”的形象。然而,也有一些人和他熟悉后,打着他的“旗号”以达到私人目的。“有的人会说,‘我认识纪委的人’,以此来要挟别人,纪委成为‘恐吓’的工具。”这是原则问题,徐保明不能容忍。

工头老谢长期承包当地某局下属一管理所项目,听闻所里要和他解除合作关系,于是找到徐保明,要求彻查管理所的负责人,以此来施压。徐保明告诫他说,反映问题一定要属实,并引导他到信访室登记。然而,老谢手里并没有更多的证据。秉着认真负责、为民着想的态度,徐保明还是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实事求是地调查,但并未查出有什么严重问题。事后,徐保明严厉地批评了老谢。“纪委不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不要想通过告状的手段来达到私人的目的。”

如果说把握原则是徐保明的“做事观”,那么真诚待人便是他的“方法论”。无论是谁,徐保明都捧着一颗真心对待他们。“只要你真心对待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工作也就能开展起来。”

在调查某镇副镇长许某贪污、受贿行为时,不少调查人员软硬兼施,给他讲了很多道理,然而许某一直不愿配合调查,双方僵持了几日。徐保明想到,许某一直没跟家里联系,“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

电话拨通后,许某听到女儿思念已久的声音,情绪激动。为了不让他的女儿受伤害,徐保明并没有告诉她父亲在接受调查,只告诉她“爸爸在封闭培训”,并适时挂断了双方的通话。“你应当配合组织调查,争取早日出去见你的女儿。”自此,许某打开了话匣,供认出自己的犯罪事实。

徐保明的真诚感染过许多调查对象。曾有一位干部被判刑之后,对徐保明说:“虽然我坐牢了,但我不怨你,如果你需要现身说法的例子,我愿意。”

18年来,徐保明参与组织突破大要案200余件。当地目前案值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几起案件均被他一一攻克,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尽管徐保明以秉公办案为己任,但他并不希望看到这残酷的画面。“每次犯错的干部被司法机关带走,我都不愿现场面对。”

徐保明决心要从治本上谋求突破。当地交通局局长上任后,徐保明告诉他:“希望你把握好自己,我们会时刻盯着你的。”他还总结了领导干部容易“犯错”的地方,编成小册子发给他们。

“同一块石头不能绊倒两个人。”徐保明还创新制度,探索建立了基层重要公务事项监督评价体系、在案件调查阶段实行谈话旁听制等,用制度保护党员干部不掉队、少掉队。

“拍拍肩膀、拉拉耳朵、扯扯袖子,必要的时候当头大喝,大多数干部都会有所触动,知耻而止。”徐保明说。

“纪委工作不仅要敢于担当,而且要善于担当。”徐保明认为,他只不过是在努力做好这个岗位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是一种幸福。”

(新华社南京6月18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