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原型的女儿忆祖父、父亲

来源:新华网作者:许道江责任编辑:张硕2015-04-04 20:15

那是1975年初夏,36岁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在当地无法医治。从未向爷爷寻求过帮助的父亲,破天荒地开了口,请求爷爷帮助联系大医院治疗。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爷爷看信后,立即同意母亲到军区总医院住院。考虑到父亲家里儿女年幼,生活拮据,爷爷用自己工资给交了100元押金。两个月后,母亲痊愈出院时,爷爷专门交待田普奶奶到医院结账,付了550元的住院费。后来,爷爷多次提出此事,说他花了两个月的工资……

爷爷生前常用“戎马倥偬精神爽,战斗一生谈笑间”形容自己战斗的一生。爷爷戎马生涯六十年,永远身着草绿色的军装、戴着军帽,一口浓浓的家乡口音,脚蹬圆口布鞋,腿上绑着绷带,经常教我们编草鞋;永远那么襟怀坦荡、无所畏惧、敏锐细腻、雷厉风行、敢作敢为,这是爷爷真实的性格和特点。爷爷为人亲切却从不徇私情、不送人情,极讲原则纪律,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爷爷气壮山河,吓破敌胆却爱兵如子。儿时,我记忆的最深的是,在军区大院里,每当夕阳西下时跟在爷爷身后散步,遇到将军们,爷爷点点头就过去了。但遇到士兵,爷爷总是停下来,看看士兵手中的活儿,嘘寒问暖,问长问短,每逢此时,战士们总是热泪盈眶。

爷爷一生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忠孝两全。中年时,担当国防重任,祖奶奶病重,爷爷便安排风华正茂、前途无量,已是北海舰队艇长的父亲回家乡替父行孝,侍候奶奶。父亲遵爷爷之托,代父敬孝。父亲一生扎根老区建设,无怨无悔,用40多年的岁月谱写出一名共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父辈优良传统的动人诗篇。如今,两代共产党员传奇而感人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

父亲一生低调,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爷爷。每当爷爷来信来电要求见我们孙辈时,父亲总是拿出攒了很久的工资,给我们买最便宜的火车票,拖儿带女,辗转多地来到广州或南京,再乘坐好几路公共汽车到军区大院。每次都是向卫兵报告见许司令员时,才有工作人员闻讯而来,并抱怨父亲:“呀!你怎么不来个信,提前去接!”父亲总是摇摇头:“不用了,我们自己来很方便,孩子们坐公交车很高兴。”而爷爷,对我们辗转千里的辛苦从来不闻不问,但每次见面特别高兴,总是说:“好!好!安全过来就好!明天让孩子们自力更生去池塘边打点鱼虾,让老王师傅给他们做着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当第二天中午吃饭,爷爷总会问:“这些虾是你们捞的吗?很好嘛,吃!”

爷爷很喜欢女孩,当知道我这个长孙女出生后格外高兴,不满一岁,便让父亲带我到了南京。父亲生前告诉我,是时任爷爷秘书的李文卿上将伯伯当时抱着我上楼,教我叫了第一声“爷爷”,爷爷高兴地给我取名“小毛毛”。后来,我们兄妹四人一起随父亲到南京,爷爷给我们统一改名“昆、仑、江、海”,寓意深远,是希望男孩似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女孩似江海一样心胸宽广。

爷爷对我非常疼爱,每当我随父亲去看望爷爷时,爷爷总是带我去打猎,去散步,去看老战友。然而,爷爷对我的疼爱在我高考那年曾被我深深质疑。高考,那是我青春之旅的第一道坎。我想让父亲给爷爷提个要求,把我的户口转到南京市,南京高校多,选择余地大。父亲不答应,我就一哭二闹三不吃饭。父亲被迫妥协。出乎意料的是,爷爷收到父亲的信后,却让秘书回信:“告诉毛毛就在在本地复习,考不上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到农村广大天地去劳动!”当时,我委屈得哭了,父亲却很淡定,他了解爷爷,丝毫不吃惊爷爷的“绝情、冷漠”。

如今,我在部队已逐步健康成长,担当重任,深深地懂得爷爷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家风,也深深体会这种严格的要求实际是多么深厚的爱护。他们打江山、得天下,就是要永远与老百姓一个样。这正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爷爷永远怀念那些烈士和无名英雄,他曾经在回忆录中讲“成千上万的先驱者,为了今天的胜利,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作为幸存者,每当想起他们,心情总是很沉重,为国捐躯的知名烈士和无名英雄应该永远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永远牢记他们的斗争业绩。”爷爷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特殊于人,因为他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员无论他职务多高,都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亲情化。

而父亲,正是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要求,回到家乡40年如一日,无论在贫困落后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代,始终如一,光明磊落,公平正派,艰苦奋斗,从不拿公家一针一线,廉洁自律,以爷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默默地坚守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父亲在世时,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奢靡之风非常忧虑,多次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多为官兵部队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