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原型的女儿忆祖父、父亲: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资料图片:许世友。
清明节将至,北京城的天空突然变得灰蒙蒙的,落下了入春后的第一场雨。
春雨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轻柔温婉,让我想起了故乡大别山的清明雨和清明雨滋润着的漫山遍野、绵延不绝的映山红。“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映山红又称杜鹃花,每年,大别山的清明雨至,便是花开山醒,春意盎然.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耳畔似乎又传来那深情的歌曲《映山红》。小时候,父亲常常带着我去看《闪闪的红星》。直到父亲2013年去世后,著名作家李心田老人给媒体介绍,才知道父亲就是《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英雄的旋律中,我被一股英雄的血性魂牵梦绕,似乎又穿行于被杜鹃花海妆点得分外美丽的大别山之中,回到了长眠在青山绿水中,我日夜挂念的爷爷和父亲的身边,向他们讲述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光辉成就,告慰爷爷、父亲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别山那久违的红色基因和人民鱼水相依的感情,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心中,回到了无数先烈和老一辈打下的红色的土地!
似水流年,转眼之间,父亲已离开我们两年了。去年这个时候,我挥泪写了《大别山的杜鹃永远红》。文章用饱蘸真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爷爷、父亲相处的难忘故事和点点滴滴,对爷爷、父亲两代共产党人的理解、敬重和思念之情犹如长河滚滚,浪花冲天,汹涌着我情感的堤坝。文章发表后,雪片似的信件飞来,众多领导、战友、乡亲、朋友纷纷与我共享对爷爷的怀念与对父亲的追思。人们震撼着反思,作为许世友的儿子,父亲不依父贵,甘为平民,扎根老区40多年,默默无闻,用一生的付出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动人诗篇。
整整一年,我都沉浸在怀念和鼓舞、宽慰之中。去年清明当日,河南日报头版长篇通讯《将门布衣》报道父亲感人事迹,在中原大地引起了巨大反响。6月,河南卫视两期播发了《许光:将门布衣的人生守候》的专题节目。10月,中央媒体采访团到家乡采访父亲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相继推出关于父亲的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先锋模范为镜”专栏报道了父亲的先进事迹,在党中央对党和国家进行全面战略部署的历史时刻,把父亲这位隐匿于芸芸众生中的红二代推到了世人的面前,人们在扼腕长叹之时,无不被父亲扎根老区、忠诚为民的作风所感动。父亲在他离去之后,又一次以他一生的平凡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意义,传承了党的红色基因,向社会传播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