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89岁元勋于敏只有一个心眼:为党和国家奉献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玉书责任编辑:毛志文2015-01-15 04:09

以“于敏”为镜

1月9日上午,89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在人民大会堂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6年前,我和唐水福、张和云、王武,在撰写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报告文学时,有幸采访过于敏院士。今天,当坐在轮椅上的于老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合影的镜头出现在各大媒体时,我那为他骄傲、自豪、激动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着实夜不能寐,浮想联翩。

于敏身上具有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优秀品格。翻开当年的采访本,上面有这样的记录: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漫漫征途中,于敏致力为原子弹和氢弹研究攻坚克难。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经过无数次计算,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于敏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令我敬佩。走进于敏的精神世界,他对党、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更令我折服。反观今日,国家的概念在有的人心中却逐渐淡化了,有的人信仰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敏追求科学的辉煌人生经历昭示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和国家勇于牺牲奉献的理想信念不能变。身为党员干部、军队的一员,尤其对于后备力量战线的官兵来说,任何时候都要把忠诚于党的事业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永恒地价值追求。

于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于敏是一面光彩照人的镜子。记得当年于敏告诉我,六七十年代人们的保密观念非常强。他和妻子孙玉芹各自干什么工作,相互之间保密。有一天,他们夫妻同乘一辆公共汽车下班回家,妻子惊诧地问他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于敏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她。于敏从1961年受命研究氢弹理论到1988年解密,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隐姓埋名。于敏是大科学家,而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面对国家机密,他能在28年的时间里对妻子都守口如瓶,一般人能做到吗?用邓稼先的话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反观今日,有些人为了官位、金钱和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人格国格。学习于敏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及极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就不会出现失泄密事件,党和军队的事业就可以免遭很多损失。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敏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许多人下海经商已先富起来了,有了豪车、豪宅。而当时,我到于敏家中采访时看到,他一家竟然住在两居室的普通旧房子里,家具十分简朴,家中的暖瓶外壳还是用竹子做的。于敏对当时的生活待遇很满足,整天为科研工作乐此不疲。这在今天那些“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人看来,似乎难以想象。而在于敏的心里却没有个人私利和物欲,有的只是一个心眼:为党和国家奉献。反观当今有的人,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却“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越走越远;也有一些人对名利、金钱这些东西趋之若鹜。诚然,在一个现实的物质化社会,军人虽然同样需要对合法利益的考虑,但经常以于敏等科学家为镜、为榜样,就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牢铭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那份责任和担当。

(《解放军报》2015年1月15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