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川藏、青藏公路养护任务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庄严宣誓。 本报特约记者 涂敦法摄
1954年12月25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在青藏高原的日光城拉萨,有一条“哈达”横空出世、曼舞雪山——
它蜿蜒伸展4360公里,一头系着青海西宁,翻昆仑天险、穿可可西里、过藏北草原,劈开千年冻土、打开亘古石峡;另一头牵着四川成都,跨怒江攀横断,翻越14座峰峦起伏的大山,跨越10余条奔腾咆哮的河流。
这一天,这条“哈达”献给了藏族同胞,挂在了世界屋脊,闪耀在地球之巅。那一刻,它驱动历史的车轮,把亘古高原带进一个全新时代;它变身补给的动脉,源源不断输送强边固防的能量;它化作情感的脐带,把祖国母亲和雪域儿女拉得更近更亲……
这条“哈达”由两条公路交汇而成——川藏公路(时称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这两条公路在这一天同时贯通通车。为了这一天,11万大军历时4年精心织锦绣,3000英烈血染征程化彩虹。
“两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全面总结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既是对历史精神回响的激扬点赞,也为西藏发展和国家治理注入理想和信念的底色,提供了传之久远的精神动力。
路的呼唤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中华民族地缘政治安全的基石、性命攸关的制高点。
但千百年来世界屋脊却没有一条公路。无论是文成公主走了半年才到达拉萨的唐蕃古道,还是人背马驮从成都进藏一个来回要一年的茶马古道,九曲回肠、脆弱纤细,哪能承载治国安边、造福藏胞的重任?
治国先治边,治边先修路。1950年,毛主席向人民解放军发出进军西藏的伟大号令,并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当时,反动势力也妄图凭借天堑阻挠解放的步伐,国外势力蠢蠢欲动暗中插手干涉。路是跨越万山阻隔的桥梁,也是开辟崭新时代的钥匙。
1950年3月,十八军进藏先遣部队走了一个月到达甘孜,携带的粮食全部吃完。部队坚决执行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靠自己挖野菜等充饥。进藏先遣支队于当年9月9日到达拉萨后,距离内地更为遥远,既不通车又不通航,部队供应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当时,西藏反动的农奴主说:解放军不走,饿也要把他们饿走。
“公路不通,我们就站不稳脚跟。”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说,要保证和平解放西藏,修路、运输一定意义上比打仗还重要。
为了缓解保障难题,国家征用4万多峰骆驼(全国总共才有20万峰)从青海向西藏运送物资,一个来回要半年时间,漫漫长路平均每公里就倒下6峰骆驼。带领驼队两次进藏的西北军区进藏部队西藏运输总队政委慕生忠说:“靠骆驼驮不出西藏的繁荣,也驮不出巩固的边防!”
1950年4月1日,修筑川藏公路的战斗打响。1954年5月11日,修筑青藏公路的工程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