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长沙望城区新春见闻:城镇化“三小”让农民叫好

来源:新华社作者:胡浩 周楠责任编辑:遥远2014-01-24 16:33

新华社长沙1月24日电(记者胡浩、周楠) 春节未到,“雷锋故里”长沙望城的光明村却提前进入喜庆氛围:村民们笑容满面,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城里游客,带着他们下田采摘草莓、蔬菜,骑自行车绕村呼吸清新空气。37岁村民陈志伟正忙着接待,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新型城镇化搞得好,带着我们村民也致富啦,换做往年这时候,我还在外地为回家车票发愁呢!”

几年前,村民大多与他一样,在外地务工多年,历经漂泊之苦。近年来,望城区走以“三小”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小农村,过去在城镇化进程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乡镇、村庄得到快速发展,“乡里人也过上了城市生活”。

望城过去一直是农业大县。2011年5月望城撤县变区,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前进是摆在干部群众面前的难题:是按传统思路,做大城区,搞房地产开发,把农民都引进来?还是实行别的办法?“区里多次研究讨论后,认为我们不可以复制‘摊大饼’式城镇化,从国外的一些发展教训,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望城应该实行城、镇、村协调发展。”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告诉记者。

这个新区的党政领导班子认为,如果按“摊大饼”式发展,既难以避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也会加重农村凋敝等问题。望城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发展“三小”:小城市、小城镇、小村庄,让城市少一些城市病,让农村少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让多数农民不离乡土就能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望城,感受这个区发展“三小”带来的变化。只见老县城整洁干净,没有见到大拆大建。铜官镇、乔口镇等大型乡镇,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被打造成长沙的卫星小城市。望城区委政研室主任徐志辉告诉记者:“作为小城市,他们既能接收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又能分解主城区日益加重的压力。”

靖港古镇等中心镇,则是小城镇的建设重点。记者看到,城市里有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里都有,居住质量几乎和长沙市一样。记者走进靖港一家甜酒铺,生意好得出奇,店主赵海成忙得团团转。他是本地人,戴一副眼镜,白静斯文。“我本来是考大学出去了,想‘逃离’家乡的,不过现在家乡变化大,发展好,我就又回来啦。”赵海成重拾祖上手艺,开了一家甜酒铺。日均卖200碗甜酒,节假日达五六百碗。除去成本,月利润不低于1.2万元。

望城区委区政府对小城镇的发展看得很重,谭小平告诉记者:“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交汇点,它们发展好了,不仅可以平衡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弊病,农民也可以从村庄进入附近小城镇,代价较小。”

至于剩下的不愿或不能离开本土的村民,区里就引导他们集中在小村庄,做好各类配套建设,让村民也享受市民的公共服务。离长沙城区15公里的白箬铺镇光明村,10年前还道路不通,经常停电,青壮年几乎全部外流。但就在最近5年里,这个小村庄将环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融合田园风光和现代产业,一跃成为“湖南农业观光旅游第一村”。一到节假日,村庄里就会出现很多自驾小车或骑车的城里人,享受轻松的休闲时光和惬意的乡村景色。

不搞造城,主攻“三小”,望城城镇化水平每年以超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进入了湖南省10个新型城镇化暨城乡统筹示范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