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与专家对话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宋 歆责任编辑:王亚花2013-10-24 04:01

   
栏图制作:苏 鹏
 
宋 立: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剧锦文:社科院微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新型城镇化”,当下已成热词。

  它既被看成是推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也被视为维系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性格苛刻、眼光挑剔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数次发出忧心中国经济的言论,但是他同时也坚信:“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善世界面貌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被高度关注的城镇化,是怎样的一条发展脉络?目前进展走势如何?怎样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核心,有效解决城乡差距、耕地保护、环境治理、户籍管理等一系列“硬骨头”,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发展释放更多的新红利?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与两位专家进行了一番深入对话。

  发展速度惊人,建设成就斐然

  ——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时期

  记 者:有观点认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就是整个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生动写照,对此两位专家是否认可?

  剧锦文:的确如此。1978年年底,我国当时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迅速迈上了快车道,2003年提升到40.5%,2012年提升到52.6%。这组数字很了不起,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这个过程,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美国经历了40年,日本经历了30年,而我国仅用了20多年。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耗时最短,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

  宋 立: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它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息息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农村改革深化和城乡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并逐渐从农业领域转移到城镇和各类开发区的非农产业。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剩余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纳入全球化分工体系,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日益显现,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呈现多模式、多渠道、多路径的发展新格局。

  剧锦文: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6.9亿,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规模城镇化,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剩,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了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这也成为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既是现实需要,又是战略选择

  ——城镇化带动大量产业发展,有助于我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记 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城镇化建设在各种场合被反复提及。很多人认为,城镇化建设既是解决我国眼前问题的现实需要,又是一项放眼长远的战略选择。对此,两位专家如何理解?

  宋 立:统计显示,在我国近1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建设贡献了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带动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带动消费增加1012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城镇化建设堪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剧锦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见,城镇化建设绝对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而且在我个人看来,在新“四化”当中,城镇化将起到核心作用。

  记 者:起到核心作用,是否意味着它的带动力、辐射力会特别强?

  剧锦文:是这样的。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有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城镇化还需要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来。我这里有一个数字: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千万人通过各种途径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个数字了不得呀!每年1千万人,几乎相当于匈牙利、津巴布韦整个国家的人口。这样的规模,在世界城镇化历史上没有先例。这1千万人对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再加上既有城镇人口对住房改善的需求,未来我国房地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行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为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会。

  宋 立:城镇化还会带动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发展。人进来了,必须有病看、有学上、有养老服务,这些方面的投资,我们在学术上叫软性的基础设施。可以预期,城镇化建设必将会为整个社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也会为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一个广阔空间。

  剧锦文:在一些习惯于唱衰中国的人看来,未来的中国经济,有可能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什么意思呢?经济学界在研究各国的发展历史时发现一个情况,就是一些拉美国家当年的经济增长非常之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镇化率已经接近80%了,年收入也由过去的人均几百美元,发展到人均5千美元。但是此后,他们的收入水平再也上不去了,有些国家甚至往下掉,这就被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坚信,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潜力巨大,每年约有1千万人进入城市,从而带动大量的产业发展,这必将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最终突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