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新闻解读>>正文

网络谣言何其多——专家解析网络谣言种类与传播

来源:新华社作者:华春雨、李菲责任编辑:何文光2013-08-02 09:31

为什么有些事情真相还“没出门”,谣言已经“传千里”?为什么很多谣言A网站辟谣B网站传、这个月辟谣下个月重来?……

对于互联网上大量存在并且快速传播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专家认为,谣言之所以常常跑得比真相快,是因为谣言的焦点多是网友关注的人和事,内容多吻合大众思维逻辑,简言之,是大家觉得“很可能发生或者宁可信其有的事情”。

“谣言终结者”是搜狐新闻中心去年6月创办的栏目。结合该栏目1年多来“粉碎”的近300条谣言,搜狐新闻中心总监吴晨光将谣言大致划分为4个种类。

第一是常识类。这类谣言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高铁辐射引乘务员流产、手机SIM卡会被诈骗电话复制并被窃听等。这一类谣言往往硬伤比较明显,但因为多数人不具有分辨这些谣言的知识储备,而“宁可信其有”。

第二是时政类。这种谣言多是由个人网站或者微博发出的声音引发,涉及人物多是“有身份的人”,容易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第三是图片类。这类谣言在微博上十分常见,比如北京7·21大雨和江西校车事故中都有人把旧图片大量在网上传播,此外,像吴仁宝曾经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图片则是使用PS手段移花接木的典型。

第四是伴随突发事件而大量出现的谣言,因为事发突然,现场情况又比较混乱,所以信息也真假不一,很多人经常会选择先转发再求证,一旦有人恶意传谣,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比较广泛。比如在今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就出现诸如“5年前有人预测到雅安地震”“198名俄罗斯救援人员赴灾区”等谣言。

互联网研究学者闵大洪说,制造网络谣言者,有的为了争取眼球,获得点击率;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甚至有的谣言只不过是发布者想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有意制造重大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甚至达到个人或利益集团的目的。

此外,吴晨光表示,在自媒体时代,不少政府部门遇到突发事件时依然抱着“捂盖子”的想法,没有及时公开真实信息,这也给了谣言制造者可乘之机,使得真相在起跑线上就与谣言存在时间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