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新闻解读>>正文

中国经济:在增速下行中寻求转型升级

——就今年上半年经济走势与专家一席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宋歆 张天南责任编辑:吕欣彤2013-08-01 04:07


    剧锦文

    张立群

    滕 泰
本版人物绘画:方 汉、王媛媛

受访专家:

剧锦文: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滕 泰: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一条陌生的增速下行曲线,15年仅出现4次

记者:不久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在经济增速走势图上,出现了一条滑落至7.6%的下行曲线。回顾过去15年,中国经济增速跌落至7%平台,这仅仅是第4次出现。前三次,第一次是1998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第二次是2008年前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所致;第三次是2012年前后,原因是中国经济原先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那么这一次出现又是为何呢?

滕泰: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长期以来,屡禁不止的信贷扩张、过度投资、出口依赖、生态破坏、土地经济等,带来了不公,造成了低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重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因此,此次经济增速下滑,既有客观经济形势的原因,也有主动调整的考虑。

剧锦文:目前调整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首先,对外贸易没有给我国经济带来有力的正面支撑。有统计显示,2013年的4月、5月和6月,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9%、0.3%和-2.0%,其中出口额分别增长11.7%、1.2%和-3.1%,进口总额分别为7.9%、-0.6%和-0.7%。显然,我国的外贸形势是逐月下行的。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利局面,我认为人民币的持续过快升值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统计,我国从4月至6月短短数十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7%以上,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1.03%的升值幅度。人民币的升值大大地抑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尽管这有助于进口,但由于出口边际效益的缩减大于进口边际效益的增加,结果只能是外贸的整体萎缩。根据商务部有关人士的说法,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外贸企业出口签约和利润都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有关抽样调查数据也表明,由于人民币快速升值,77.5%的外贸企业1至4月在手合同利润明显下滑,73.4%的企业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这与2008年外贸下降主要由外需绝对减少是很不同的。

滕泰:从需求上分解,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均表现疲软,乏善可陈。海外经济体艰难复苏、人口红利的逐步弱化,都使得需求持续低迷。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收入预期恶化的打击下,消费也难以承担起支撑经济的重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为近几年最低水平。

张立群:内外需求的萎缩,造成我国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风电、光伏等新兴行业领域,也面临较大过剩压力。这些在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表明依靠既有模式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面对增速下行,为何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记者:据报道,在不久前的莫斯科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中国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这是出于何种考量?

滕泰:目前在经济界,对近期密集推出的改革措施反响热烈。大家认为,这代表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计划时,其核心内容有: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忍受阵痛,赢得长远发展。

张立群: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时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表态使得之前有关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的担忧烟消云散。我们从这一表态中可以看到,新一届政府对当前我国所处发展阶段、未来方向和决策选择是有着清醒认识和把握的。

剧锦文:中国经济已经结束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阶段,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支持长期稳定增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7%到8%的平稳增长区间,未来经济增长将会逐步走向平稳的趋势,并可能稳定在7.5%或7.6%。中国经济支持7.5%左右的增长底限,我们的消费主要依靠收入和储蓄,不同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信用消费。即使仅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基本建设动力,我国也可以维持平稳增长。

张立群: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之所以将8%作为中国经济增速的目标底线,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就业。低于8%的增速就难以创造充足的新增岗位以满足就业需求。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稳定,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基本逻辑。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形成对比的是,目前这一轮增长放缓并未伴随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或者说,劳动力供给放缓本身就成为经济增长放缓的解释变量。目前,就增长与就业的关系而言,我们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度”已有所提高。

滕泰:尽管中国经济增速的长期缓步下行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主题,但是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中,李克强总理正在将“稳增长”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底限论”到近期出台的高铁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信息消费、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也证实了决策层将“稳增长”看得很重。与此前的财政政策不同的是,政府将着力于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控风险”等协调起来考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增长。我们预计,下半年的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当前弱势整固的格局,全年GDP增速将稳定在7.5%左右。 

在经济增速下行之中,寻找转型升级的上升通道

记者:当前,有不少人担心,在经济增速下行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加剧下滑风险,导致经济“硬着陆”,甚至陷入经济衰退。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立群: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目前,国家已经把稳增长和推转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考量,积极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现在,很多政策的调整都是更多地考虑稳增长,比如在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强调投资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调结构导致经济增长“硬着陆”的风险在减小;对过剩产能的调整,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不会引发经济系统链条全面断裂。可以说,这是一个有控制的调整,是一个在增长当中的调整,而且是有选择的调整。

剧锦文:在经济增速下行之中,我们特别要把握契机,努力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上升通道。我认为,制造业、公共消费品、服务业、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都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钢铁、建材这些传统行业,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将实现进一步发展,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3亿人左右。当然,城镇化不仅是自然人的城镇化,同时也是社会人的城镇化,也就是说新进入城镇的人口需要通过教育、娱乐、医疗、健身、交友等方式,逐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真正城镇化,这也将推动有关软性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而且这一块所需的投资规模甚至会大大超越硬性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可以预期,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不竭动力。

滕泰: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新起点,传统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通过减税、降低融资成本、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激发经济供给端的潜力,将成为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随着决策层各项调结构政策的落实见效,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将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迎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