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新闻解读>>正文

放心奶粉是送给儿童的最好礼物

——专家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三大环节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
来源:新华社作者:胡浩责任编辑:费伯禹2013-06-01 08:43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胡浩、朱立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业内专家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五项措施,通过加强三个环节的监管确保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这是儿童节前夕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源头清理、产业升级

奶源散、收购乱、加工企业小是导致婴幼儿奶粉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散养奶牛机械化挤奶程度低,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小而散的乳品加工企业没有建设奶源基地的积极性,缺乏生鲜乳检测机构、检测设备,无序竞争的鲜奶收购市场则让监管难以开展。

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昆冈认为,对乳业生产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和把控是全球乳业同行所关注的焦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在这方面更进一步,通过对产业链的把控,从根源上提升乳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支持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开展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源头监管,严把准入门槛,全面清理和规范婴幼儿奶粉原料供应商和生产经营企业,坚决取缔不合格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坚决淘汰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

“婴幼儿配方奶粉占我国乳品产值非常大的比重,的确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姜毓君认为,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必然推动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将无奶源基地的小型企业淘汰,无论从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适度的兼并重组都能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全程追溯、企业负责

“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监管婴幼儿奶粉,做到全程可追溯。同时,加快制定网上销售婴幼儿奶粉的监管制度。加强进口婴幼儿奶粉质量监管。

“参照药品管理办法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监管婴幼儿奶粉,既有助于实现全程可追溯、全程可监管,又能让百姓心中有数。”姜毓君说。

电子监管码相当于商品的“身份证”,目前已在基本药物中普遍使用。有了这个“身份证”,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很容易地查询到商品的名称、生产企业、规格、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流向等各种信息,对商品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全程监控。

在用电子监管码实行全程追溯的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监督企业落实原料收购质量把关、婴幼儿奶粉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建立婴幼儿奶粉的配方和标签备案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

“要实现全程追溯,需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不能间断,而且还要随时采集信息。”北京市食品安全办新闻发言人唐云华介绍,《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已提出对包括进口奶粉在内的婴幼儿奶粉进行全程追溯。在源头养殖环节,奶牛从出生开始就佩戴诸如电子耳标,附上其出生、成长、用药、父代母代繁殖信息、检验检疫信息等等;在收购生产环节,可以通过二维码、微型无线射频等技术,将前端的信息自动附载;到了流通销售环节,电子码可帮助识别产品来自哪个收购站、哪家乳品生产企业等;最后到了终端消费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设立在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追溯信息查询验证系统查询所有信息。

标准建设、强化检测

“三鹿奶粉”事件后,尽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多项措施,但个别乳制品企业仍罔顾社会责任和道德法律,问题奶粉频频出现,使得奶粉安全问题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完善标准、加强检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婴幼儿乳粉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生鲜乳和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姜毓君说,目前我国婴幼儿奶粉的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强化产品检测。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对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奶粉的检测,公开、透明、规范发布信息。

“尽管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但强化对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奶粉的检测可以更好规范企业严格生产,把好质量关。”姜毓君说,企业、政府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确保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