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非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公共卫生合作计划”指出,中方将参与非洲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中非各20所医院开展示范合作,加强专业科室建设,继续派遣医疗队员、开展“光明行”、妇幼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为非洲提供一批复方青蒿素抗疟药品;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开展药品本地化生产,提高药品在非洲可及性。近3年来,中非公共卫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医疗人员不仅救治了数以亿计的非洲患者,更为非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中国医疗队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中国与加纳合拍的故事片《埃博拉》日前签约启动。影片取材于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之际,中国医疗队在西非国家开展救援的真实故事。
自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以来,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向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累计2.1万人次,诊治患者2.2亿人次,培训各类卫生人才8万人次。50多年来,有51位中国医疗队员献出生命,长眠在非洲大地。
近3年来,中国向40个非洲国家派遣由临床专家组成的短期医疗队开展“光明行”,让14个非洲国家超过4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中国政府还先后在4个国家援建眼科合作中心,培训了2100多名眼外科医生、护士和管理专业人员。
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西郊的中刚友好医院在中国医疗队入驻后,各科室诊疗水平逐步提高。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中国医疗队为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手术,被当地同事称为“创举”;2017年7月,医疗队完成南苏丹第一例无痛胃镜检查……
中国第二批援助加纳医疗队队长林纯莹在加纳工作期间,体会到当地医生学习和掌握心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迫切愿望,萌生了为加纳培养心血管介入团队的想法。2015年,中加西非心脏中心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资助下,先后有13位加纳医生及护士来到中国接受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的弗朗西斯成为了加纳第一位能做心脏导管手术的医生。现在,加纳已经初步拥有了一支优秀的心血管医生队伍。
中非卫生合作走深走实,无数非洲民众因此受益。赞比亚卫生部长奇塔卢·奇卢菲亚说,赞中两国在卫生领域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中国援助对赞卫生部门基础设施和人员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方合作助力非洲疾病防控
非洲的疟疾和艾滋病疫情是全球卫生治理的最大挑战之一,给非洲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发的青蒿素,为世界抗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青蒿素及其复合疗法挽救了非洲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还首次在坦桑尼亚建立疟疾综合防控试点。
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中国通过举办非洲国家艾滋病防治官员研修班等,为非洲培养艾滋病防控人才。同时,中国还先后多批次派遣专家赴非洲工作,救治了大量艾滋病患者。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说,艾滋病规划署正在非洲建设一个200万人的社区医疗队伍,这是从中国“赤脚医生”得到的灵感。
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消除政策顾问高琪认为,中非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正形成一种创新合作模式,即国际规则、中国经验、本地需求三者合一,相互协调。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召开,非洲国家期待非中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