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首巴勒斯坦诗歌引发的争议
新华社记者高路 刘立伟
上周,以色列军方电台的一档节目因讨论巴勒斯坦已故著名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的一首诗作而遭以色列部分高官斥责。而后,以方高官的言论引发巴勒斯坦人不满。连日来,此事成为巴以官方及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以色列军方电台播出的《身份证》是达尔维什于1965年参加劳动节纪念活动时发表的诗作——
我是阿拉伯人,
50000是我的身份证号。
我有8个孩子,
夏天过后将迎来第九个。
你们会恼羞成怒吗?
……
节目播出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利伯曼震怒。他斥责军方电台:“照此逻辑,军方电台也可以讨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
以色列文化体育部长米里·雷格夫则批评军方电台此举“太出格”,表示“不能容忍以色列军方电台为巴勒斯坦提供叙事平台”。
以色列军方电台就此辩解说,电台节目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旨在“丰富和满足”不同听众群体的需求。
达尔维什的诗歌反映了被剥夺家园和权利的巴勒斯坦人的苦闷,发出了抗争的呐喊。他鼓励民众为建立巴勒斯坦国而努力奋斗,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诗人”。
他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行为,对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状态深感失望。
以色列高官有关达尔维什的言论引发巴勒斯坦人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利伯曼的言辞是“对巴勒斯坦人的羞辱,是种族主义的表现”。
巴勒斯坦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纪念馆馆长萨迈赫·卡德尔直言,左翼色彩浓厚的以色列军方电台因为讨论达尔维什的诗作而遭到右翼领导人训斥,表明巴以双方出现“交流障碍”。
达尔维什一生共出版30余部诗集和散文集,其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国际社会享有盛誉。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曾提议将达尔维什的作品纳入小学课纲,后因遭以色列右翼势力强烈反对而作罢。
2008年8月,因心脏手术失败,达尔维什在美国休斯敦逝世。
为纪念达尔维什,巴勒斯坦政府在拉姆安拉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坡上为他修建了纪念馆。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拉姆安拉城区。
纪念馆建筑犹如一本翻开的书,一侧是公众演讲厅,另一侧是纪念馆,里面陈列达尔维什的书桌、手稿及影像资料。
达尔维什墓地位于纪念馆中间通道的上端,墓碑上刻着他的诗句:“蝴蝶效应不可见,但从不会消失不见。”
而巴以之间的误解与隔阂,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