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禁毒宣传月对预防毒品使用十分重要
——访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费多托夫
“中国将6月定为禁毒宣传月,开展预防毒品宣传活动,这十分重要,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和支持,”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毒罪办)执行主任费多托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费多托夫于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在维也纳毒罪办所在地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作出这个决定十分重要,我们对此表示欢迎,联合国毒罪办也正在研究预防毒品使用的新举措。预防毒品是应对毒品使用、治疗和康复的更廉价方式,既拯救人的生命,还可以节约资金。”
费多托夫说,在一些国家会有不同形式和种类的预防毒品方法。可以像中国那样,由政府组织发起禁毒宣传月活动,也可以在社区、学校、大学、街道和社区层面上开展小规模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升预防毒品的重视程度很重要。
毒罪办是联合国主管禁毒和预防犯罪的机构,在应对世界毒品问题、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方重视发展与毒罪办的合作关系,支持并积极参与毒罪办倡导的各项国际禁毒活动。多年来,毒罪办为中国提供了包括反涉毒洗钱、资产收缴、戒毒康复、预防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和人员培训,对中国禁毒工作给予了支持。
在谈到全球毒品与地区发展问题时,费多托夫说,毒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这一关联在阿富汗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例如缅甸、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偏远的山区。农民不得不靠种植毒品来维持生活,毒贩会向农民收购毒品,而其他的作物卖不出去。
毒罪办在阿富汗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帮助建立一些小型工业,使当地有了一定的食品加工能力。在拉丁美洲也有一些进展,当地可卡因产量有所下降,而在泰国更加成功,通过其他替代作物彻底根除了罂粟。
费多托夫说,全球每年有大约20万人死于吸毒过量,这还不包括因为毒品引发的暴力冲突致死的人数。
费多托夫认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一类被称作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品,即模仿传统毒品如大麻、可卡因效果的合成化学物质,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突出的毒品问题。仅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间,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就从251种增加到348种,明显超过受到国际管制的种类总数。
不少新出现的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品不在法律管制范围内,而国际社会需要一定时间通过程序将其列入法律禁止的名单内。而这些毒品可以人工合成,难度并不高,又往往被冠以好听的名字,特别容易迷惑年轻人,不少人对这种新型毒品的认识不够,认为其危害不高,有的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进行销售。
费多托夫说,现在需要加速将这类毒品列入法律禁止名单内的程序,毒罪办也在尽力去帮助各国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他办公室楼上就有实验室,也在努力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但他也认为,要做的还有更多。
根据联合国毒罪办日前公布的报告,全球超过2900万人有吸毒成瘾问题,其中有160万名注射使用毒品的吸毒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014年,全球15岁至64岁的人口中约有2.5亿人使用过至少一种毒品。其中,约2900万人被列入“吸毒成瘾”范畴,比上次统计多出200万人,6年来首次出现增长。吸毒成瘾者接受治疗的比例仅为约六分之一。
(新华社维也纳6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