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 本月23日,英国将举行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公投,决定脱离还是留在欧盟。英国“脱欧”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忧虑,但“留欧”也并非简单维持原状,因为形势已经变化。
某种程度而言,英国“脱欧”公投并非在好与坏、是与非之间做出抉择,更像是一项两难选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无论哪种结果,这场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发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必将冲击和影响英国与欧盟今后的发展、乃至整个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疑欧风潮】
“脱欧”公投首先引发一个根本疑问:欧洲一体化历经多年风雨走到今天,英国身为重要成员为何却要“闹分家”?
不少人把矛头指向英国长期存在的“疑欧主义”,认为英国一直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参与和塑造欧洲一体化进程,落脚点始终是本国利益。已故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说过,“我们不相信能够把英国淹没在某种人为的欧洲合众国里,而是确信能够保护我们作为民族国家的明确特征,时时准备保护我们的利益和捍卫我们的自由”。
然而,解答上述疑问的钥匙不仅在英国,还在欧盟。时至今日,“疑欧主义”早就不是英国独有,已在欧洲大陆出现泛化现象,表现出的共同之处是对欧盟事业的信心缺失。“欧洲晴雨表”民调机构的最新民调显示,欧盟28个成员国中,43%的受访者认为欧盟事业正走向错误方向,只有23%的人认为走向正确。
当下,这股疑欧风潮在英国表现最为强烈,并最终以公投的形式宣泄出来。英国上世纪70年代大费周章加入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主要是看好欧共体的光明前景。但如今,危机不断的欧盟在英国脱欧派看来俨然成了“衰落”的代名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说,在英国脱欧派口中,欧盟好像是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英国要在残酷的全球化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必须挣脱这艘大船上岸,更多地依托与借助美国、中国等方面的力量,才能往上走。
【深层问题】
欧盟并非不清楚自身在英国或其他成员国民众中的负面形象。此次英国“脱欧”公投期间,欧盟领导人虽然不愿英国退出,但总体保持静默,避免一些言论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欧盟事业逐渐丧失吸引力与近年来欧洲大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债务危机以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加上难民涌入和恐怖威胁,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而欧盟往往成为各种问题的替罪羊。
曾经长期报道欧洲事务的英国人保罗·埃姆斯认为,英国民族主义政客,尤其是英国独立党、保守党右翼,把对恐怖主义、移民和全球化的担忧都纳入了“疑欧主义”,但这一现象并非英国独有,在欧洲本土和欧洲以外地区表现为民粹势力。
进一步看,危机频发只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民主政治失灵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张健说,欧盟当前缺乏领导力,缺乏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许多政治家只关注本国或本地区的事情,算计自身利益,很少从欧盟整体角度来看问题。
张健认为,这种局面导致许多问题日积月累,最终酿成危机,虽然欧盟尚能应付,但要再往前走很难,更多是在维持现状,对欧盟“大厦”修修补补。
此外,民粹主义、反精英或反建制等政治思潮的流行,进一步冲击欧洲既有的政治生态与格局。有观察人士因此指出,英国“脱欧”公投已成为欧美民主政治走向的试探气球。
【方向不明】
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初提出公投,除对冲国内疑欧派政治压力外,也希望借此一劳永逸地解决英国的“欧洲问题”。但实际上,公投不仅无法最终解决问题,还会使得情况更为复杂。
张健认为,即便英国在公投中选择留下,英国与欧盟的关系问题并没有解决,欧洲一体化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没有解决。
他预计,英国这次公投后,欧盟想以“齐步走”的形式向前发展不太可能,谈判和通过加深一体化的相关条约更加困难,欧盟整体可能趋于松散。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蒂莫西·加顿·阿什近日撰文指出,“对欧洲来说,英国退出欧盟将是一场灾难……几乎同样糟糕的结果将是:人们对英国选择留在欧盟如释重负叹口气,但今后一切照旧。不要让英国公投成为又一个未能唤醒欧洲的闹钟。”
回顾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在共建和平与合作发展的理念引导下,一直曲折向前发展,欧盟也被视为地区一体化的样本和典范。当前诸多危机给欧洲前景蒙上厚重阴霾,但欧洲一体化前行的动力依然存在,吸引力并未完全丧失。在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的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正在加入欧盟的道路上努力。
公投的喧嚣和纷扰之后,英国和欧盟能否采取根治弊病的有力行动,重振欧洲,打破“欧洲衰落”的论调,也许更值得观察。(记者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