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视角下的疑欧主义脱欧公投

来源:文汇报责任编辑:李晨
2016-06-21 13:22

无论本次公投结果如何,英国都明确表示欧盟必须改革。在其突出强调的四点要求中,要求平衡欧元区与非欧元区的经贸地位的主张被置于凸显的位置。可以预见,英镑与欧元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绝不可能得到解决,从这一角度考察本次英国脱欧公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镑与欧元的爱恨情仇

1992年9月16日,星期三,一场惨烈的英镑保卫战到了最后关头。为了能让英镑留在欧洲汇率机制 (欧元的前身) 中,英国政府前后动用了近2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汇市,并在一天之内两次加息仍无济于事。当晚7点半,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不得不宣布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当时,拉蒙特身边有一位26岁的特别顾问,名叫戴维·卡梅伦,他就是现任英国首相。“黑色星期三”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卡梅伦的欧洲政策思想。

英国与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和谐,“黑色星期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它是导致英国国内产生疑欧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肇始于1972年4月,当时欧共体成员国决定缩小彼此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建立了“蛇行于洞”汇率机制。为了展现完全融入欧洲一体化的决心,当时在英国执政的希思政府决定加入该机制。希思是英国政坛并不多见的亲欧派,他在与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时曾表示,为了成全欧洲货币联盟,英国将来甚至可以放弃英镑。但即使是希思这样的亲欧派,最终也不得不让英镑退出“蛇行于洞”机制。因为到1972年6月,英国动用了2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仍不能稳定英镑汇率,只得让英镑自由浮动。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英国在“蛇行于洞”机制中的屈辱经历,让希思的继任者们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议题上更加谨慎了。1978年,法德两国发起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倡议。当时在英国执政的卡拉汉政府认为,加入新体系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却得不到必要的回报,因此对德法倡议态度消极。卡拉汉对法德两国在谈判过程中抛开英国,达成双边协议的做法也极为恼火。不过,他又担心英国完全丧失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影响力。为此,最终卡拉汉做出了让英国与新体系保持一定联系,又不加入其核心———汇率机制的决策。那时,德国总理施密特就注意到了英国国内的疑欧情绪,他认为英国政府一直在为自身的经济管理不善寻找替罪羊,而欧共体就是最好的攻击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也许早晚要退出共同体。

撒切尔:欧洲单一市场之母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最终为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开绿灯的却是一位疑欧色彩极强的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1979年5月上台后,撒切尔一直反对英国加入汇率机制,认为那样做等于把英国经济的决策权拱手交给德国人。但到了执政末期,为了避免内阁分裂,撒切尔还是违心地为英国加入汇率机制开了绿灯。不过,在要不要建立经货联盟、引入单一货币的问题上,撒切尔进行了孤注一掷的斗争。

1990年10月,欧共体首脑会议以11比1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从1994年开始实施经货联盟第二阶段计划的决定,撒切尔投了唯一的反对票。撒切尔的欧洲政策和行事风格,严重动摇了她在保守党内的地位。11月,作为任职达十年之久的在任首相,撒切尔在保守党领袖选举第一轮投票中竟未取得胜出所需的足够多数。在对形势进行评估后,她决定辞去首相职务。

撒切尔虽然具有强烈的疑欧色彩,但她任内为建立欧洲单一市场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单一市场之母”。英国人对单一市场一向极为看重,这也是现在很多英国人愿意留在欧盟的重要原因。

接替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一职的约翰·梅杰,在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谈判中确保英国获得了单一货币问题上的例外权。在其他国家为引入单一货币而不断努力之时,1997年布莱尔工党政府上台执政。工党在竞选中曾承诺,如果新政府决定加入欧元区,将首先对此进行全民公投。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提出了加入欧元区的五项经济标准,英国财政部两次发表评估报告,结果都显示只有一项标准通过检验,而其他四项均未通过。这种评估虽名为经济评估,但显然难以逃脱政治考量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布朗一开始倾向于加入欧元区,但后来他被疑欧主义倾向明显的顾问们说服了。布朗出任首相后,他对欧元问题的消极看法并无改变。

卡梅伦:实用的疑欧主义者

2010年5月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爆发,且愈演愈烈。英国在这场危机中处境微妙。英国虽然不是欧元区国家,但它和欧元区国家具有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英国政府一直希望欧元区国家能采取强力措施,尽快结束危机。卡梅伦公开建议欧元区国家采取“大火箭炮”策略,对危机发出“强力一击”,允许欧洲中央银行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英国也主张欧元区国家应实行更加严格的财政纪律,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财政协调。但另一方面,英国又担心欧元区国家的进一步融合会影响到非欧元区国家的利益。因为,如果欧元区国家在重大问题上都用一个声音说话,那么欧元区集团就对欧盟事务拥有了事实上的否决权,到时英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将大为削弱。所以卡梅伦在与欧盟谈判时一再强调,要确保非欧元区欧盟成员国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确保单一市场对它们完全开放。

卡梅伦自称是一个实用的疑欧主义者。应该说,卡梅伦的这一自我评价还是十分中肯的。因为是一个疑欧主义者,所以他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对欧盟进一步扩权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卡梅伦政府制定法案,明确规定未来欧盟条约修改如涉及将权力由英国让渡给欧盟的情况,必须经全民公投批准。又因为对疑欧主义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所以他并不主张英国退出欧盟,而是希望欧盟能够做出对英国有利的改革。这正是他在这次脱欧公投中的立场。

当然,也有一部分英国人在疑欧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1年10月,英国议会后座议员事务委员会正式提出就欧洲议题进行全民公投的动议,当时的卡梅伦政府还对这样的公投持反对立场,但81名保守党议员不顾卡梅伦的严厉警告,对这项动议投了支持票。可以说,一些强烈的疑欧主义者已经演变为脱欧主义者。正是这些脱欧主义者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卡梅伦最终只得同意就脱欧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对于这些脱欧主义者来说,欧盟已经无可救药,退出欧盟才是英国脱离苦海的唯一方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