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24日宣布,最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24日告一段落,叙政府与反对派高级谈判委员会在12个原则问题上形成共识。
分析人士指出,双方达成的只是不具约束力的意向性共识,未签署任何协议,从具体成果上看难言突破。但经历了多次谈判破裂的叙政府与反对派能够坚持对话,没有中途退场,也没有破坏停火,双方表现出的这种诚意为今后谈判的“续航”提供了保障,这本身无疑就是一种“突破”。
提振信心
本轮和谈形成的12点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尊重叙利亚领土完整,拒绝外来干预,叙利亚的未来由叙利亚人自主通过民主方式决定,妇女享有同等权利并在过渡期及未来政府中占有不低于30%的席位,共同打击联合国认定的恐怖组织并注重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帮助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叙利亚难民返回家园以及对冲突殃及的民众进行安抚和赔偿等。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认为,这些共识至少为和平提供了机会,有助于缓和当地人道主义危机,并为打击恐怖主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为使这次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社会付出了更为艰苦的努力。叙政府与反对派也基本遵守了停火协议,为谈判创造了积极、有益的环境。
根据以往经验,国际社会认识到,不可能让谈判双方短时间内在根本问题上弥合分歧,因此特意选择了双方都较为认可的诸如维护叙国家主权、人道主义救助、提高妇女政治地位等谈判内容,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
最终,本轮和谈没有重蹈以往和谈启动不久就破裂的覆辙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从本月14日开始的叙利亚和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4日结束,此后有关各方会对局势进行评估。随后开始的第二阶段和谈预计将至少持续两周,在有关各方继续对局势进行评估后,再开启第三阶段和谈。
第一阶段和谈较为顺利地结束,尽管没能让外界眼前一亮,但至少中规中矩地为下一步谈判做好了铺垫,这无疑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未来谈判的信心。
风险犹存
虽然和谈的结果让原本悲观的国际舆论松了口气,但现在就对未来和谈前景过于乐观则为时尚早。
第一阶段谈判结束后,叙政府代表团表示将仔细研究共识文件,并将在4月9日下一阶段和谈开始后进行公开回应。叙利亚反对派高级谈判委员会表示,这份共识文件是一个有益的导引,但它并非双方达成的协议,在双方签署前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从双方如此谨慎的表态来看,叙政府与反对派在这一回合的博弈中都不愿过早亮出“底牌”,以免自己在接下来的谈判中陷于被动,因为下阶段的谈判将触及双方的核心诉求。
最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于今年1月29日启动,因各方分歧过大于2月3日暂时中止,且未能按计划于2月25日重启。随后,经多方努力,叙冲突各方同意从2月27日起停火,3月9日和谈重新启动。
按照德米斯图拉的计划,这最新一轮和谈应当是涉及政府重组、修订宪法和实现选举这三个“实质性”问题的叙利亚政治过渡谈判。
德米斯图拉表示,目前谈判双方在对“政治过渡”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严重分歧。叙政府认为“政治过渡”是从目前的宪法过渡到新宪法,从目前的政府过渡到有反对派参加的新政府。而在叙反对派看来,“政治过渡”意味着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
由此可见,在第一阶段谈判就一些相对容易的原则问题形成共识后,下一阶段谈判可能会在核心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如果双方各持己见不愿作出任何妥协让步,那么分歧鸿沟就无法弥合,谈判将随时面临破裂的风险。
此外,地区层面的变数也不容忽视。储殷指出,土耳其和沙特这两个中东地区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仍不明朗,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以色列也一直保持沉默,因此叙和谈未来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危机至今已持续5年,造成至少25万人死亡,上百万人受伤,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当下,和平曙光可能稍纵即逝,国际社会应加倍努力,积极劝导叙冲突各方为国家命运、人民安危着想,把握机遇推进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