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累斯顿示威看德国人对难民潮心态

来源:新华社作者:班玮 林挹华 郭洋责任编辑:吴昊
2016-02-07 22:30

新华社德国德累斯顿2月6日电

从德累斯顿示威看德国人对难民潮心态

新华社记者班玮 林挹华 郭洋

2月6日下午4点多,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易北河岸坡上一个大露台密密麻麻站满了排外示威者。与这里旗幡招展、扩音器喧嚣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河对岸德累斯顿老城区沿河围墙上悬挂着一幅近百米长的反排外白色横幅,上书斗大黑字:“只要信任 信任更好”。

横幅像个静默的卫士,捍卫着这座城市的包容形象。

当天,名为“欧洲爱国者抵制西方伊斯兰化运动”(下称“抵制运动”)的排外组织在德累斯顿又一次举行游行示威,参加者近万人。

这一次,示威组织者希望欧洲多个城市加入所谓“国际行动日”联动,反对大批难民涌入,以形成所谓“欧洲堡垒”。但据德国媒体报道,当天除捷克首都布拉格有约5000人参加排外示威外,在波兰首都华沙以及英国、法国、拉脱维亚和斯洛伐克等国少数城市,参与示威人数分别只有几百人。

与此同时,德国多个组织从6日上午起就在德累斯顿组织了多场支持社会融合、反对排外的活动。

“抵制运动发起的示威向人们传达了误导信息,真让人伤心。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世人知道,德国还是欢迎难民的,我们对不同文化是开放的,我们也高兴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德国,”来自莱比锡的大学女教师克莱默对记者说。

示威集会现场漫布着德国人原本最不乐见的极端民族主义气氛,包括集会讲台上张贴的“制止欧洲伊斯兰化”横幅和示威者打出的“我们要保持德国纯洁性”标语旗。

在有二战历史教训的德国,为什么排外者能有如此声势?

自2014年秋天,抵制运动在德累斯顿发起排外集会后,一度吸引不少追随者,但后来参与者大幅减少。去年9月以来,随着大批难民涌入德国,特别是新年前夜科隆性侵案发生后,参与游行的人数明显增加。该组织追随者成分复杂,不仅有右翼极端分子,还有不少对难民涌入不满、不安的所谓“愤怒的公民”。

退休人员科珀对记者说,他一年前成为抵制运动的追随者。同绝大多数德国人一样,他本人并不反对伊斯兰文化,但他认为,德国政府毫不限制地允许大批难民涌入是“疯狂的做法”,应加以限制。他说,如发生科隆性侵案那样的难民犯罪,当局不应为“政治正确”而不敢管,应严惩并立即驱逐肇事者。另一名抵制运动追随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应对难民关闭大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累斯顿市民说,抵制运动实际上是各种对政府难民政策不满者汇集而成的“乌合之众”。他们通过每周游行示威散布的简单化排外情绪容易蛊惑人心,政府对此应充分重视。他认为,政府一方面应对右翼极端分子不断袭击难民场所的事件“零容忍”,另一方面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快难民融入,不能给排外情绪蔓延提供温床。

来自德累斯顿附近一个小城的中学女教师夏洛特说,不少德国小城居民以往很少见到外国人,近半年来,当地社会一下子要安置许多来自陌生文化的难民,当地人对此感到不安也很正常。问题在于,抵制运动的组织者利用这种不安造势,“毒化”气氛,也破坏了德国形象。

夏洛特说,社会各界应积极努力帮助难民融入,以消除不安。她本人就在家乡小城一个200余人的难民营志愿教难民德语,与难民接触给了她很好的体验,她并没有感到难民营比外界德国社会更不安全。不能因科隆性侵案就以偏概全妖魔化所有难民。

在德国,目前这样的理性声音仍占多数,但是德国宪法保卫部门已发出“各种极端右翼势力有可能借难民潮同流合污”的警示。德国司法部长马斯认为“排外和极右翼暴力浪潮正威胁社会内部和平”,他已邀请各联邦州司法部门官员于3月10日到柏林参加应对极右翼问题会议。有社会学家提醒,政府应谨防社会团结受不安情绪侵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