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正文

“一带一路”构想令中尼古老商路重焕活力

来源:新华社作者:周盛平责任编辑:张琴2015-04-24 16:45

新华社加德满都4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周盛平)加德满都往西25公里处的瑙比思,是中国40多年前援建的普里特蒂夫高速公路的起点。随着尼泊尔旅游的火爆,越来越多中国游客通过这条要道出发前往著名的中部旅游城市博克拉。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从瑙比思再往西25公里,有一条岔道,通向中尼之间曾经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尼泊尔热索瓦-中国吉隆口岸。

岔道开始的地方叫格尔吉。4月中旬,记者就是从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正式开启了“一带一路”调研之旅。

驱车一路向北,路边是尼泊尔中部的一大干流——著名的特里苏里河。这条河发源于西藏吉隆县,在中国境内称吉隆河。此时尼泊尔尚处于旱季,但特里苏里河的水量却很充沛。沥青公路狭窄,两辆小轿车难以并行。

比起东西走向、贯通首都与尼泊尔中部的大动脉普里特蒂夫高速路,这条南北走向的简易公路上人少车稀。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条如今冷清的小路在历史上曾是热闹的“商道”、“官道”和“战道”。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带动下,未来这条路将再次复苏,成为中国-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的重要一部分。

这条安静小路的终点是热索瓦县的热索瓦根底村。记者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与西藏吉隆口岸只有一箭之遥的地方,有一个日夜轰鸣的大工地。

在建的是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热索瓦卡里水电站项目。项目经理李海原介绍说,水电站装机容量111兆瓦,是尼泊尔目前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预计将在2017年8月完工。

尼泊尔水电资源丰富,可供商业开发的电力潜能约4万兆瓦,但目前仅开发了约15%。尼泊尔严重缺电,在旱季枯水季节,大城市的停电时间每天最多可达10小时。这家中国公司希望项目能早日顺利投产,为解决尼泊尔电力短缺作出贡献。

2014年12月1日,中国吉隆-尼泊尔热索瓦双边口岸重新开放,这令水电站的建设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尼泊尔的交通联系,目前连接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和吉隆口岸的青藏铁路延长线正处于建设可行性研究中。尼泊尔方面对此热烈期待,因为铁路一旦修成,势必带动更多中国游客前往尼泊尔旅游,还能促进两国贸易往来。

2014年12月,中尼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围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和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旅游领域合作等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

为了普及“一带一路”的知识,了解当地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新华社加德满都分社和尼中吉隆经贸协会4月15日共同举办了一场以“尼泊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为主题的研讨会,地点离吉隆口岸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

在近两小时近百人参加的研讨会上,热索瓦县的边贸商人就货物运输、通关手续等问题,与包括西藏吉隆海关关长王珑等在内的中方人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会者普遍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中尼贸易和旅游发展前景感到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