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安倍晋三出访中东收买人心,一路撒钱频签大单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月责任编辑:遥远2015-01-21 15:36

安倍中东行为日本谋划啥

■新华社记者 张 月

2015年开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继续推动其“俯瞰地球仪外交”策略,于本月16日至20日对埃及、约旦和巴以地区进行了密集访问。

这是安倍去年12月24日重新组阁后的首次出访。分析人士认为,国家领导人的年度首次外访通常被视作外交开局,安倍此行的意图在于通过援助捞取政治支持,维护日本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并为其经济寻求增长点。

收买人心

安倍16日开始访问中东国家。他在访问埃及和约旦后,造访了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原计划他还将访问黎巴嫩和土耳其,但由于突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绑架日本人质事件,安倍缩短行程提前回国。

分析人士认为,与安倍2013年密集访问海湾国家的“能源外交”策略相比,此次出访地都不是“能源大国”,因此他此行的重点有更多政治考量。

1月17日,安倍访问开罗时,承诺将为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25亿美元新援助,其中2亿美元用于应对来自“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威胁。

安倍将埃及视为“地区关键性大国”,所以也为之开出大单。据当地媒体报道,日本将为埃及提供3.6亿美元贷款,用于建设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在第二站约旦,安倍表示日方将提供1.25亿美元以支援该国救助叙利亚难民。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一路“撒钱”,目的是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政治影响力,提高日本在中东的存在感。

然而,深度参与地区事务也伴随着风险。1月20日,安倍在耶路撒冷访问时,“伊斯兰国”通过视频宣布,绑架了两名日本人质,声称如果在72小时内收不到2亿美元赎金就将杀害人质。

安倍要求立刻释放人质,强调不会改变对中东地区的援助,但并未提及是否会支付赎金。由于绑架事件,安倍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匆匆见面后提前结束了中东之行。

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在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都曾发生日本公民遭恐怖分子杀害的事件,但日本仍希望与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保持距离,以免再发生针对日本人的事端。

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日本的外交态度,还是援助的做法尚没有取得效果。此外,人质事件是否会让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政策发生改变,还需进一步观察。

外交、经济寻突破

日本官方认为,安倍此行对日本十分重要,22个阿拉伯国家在日本争取“入常”的努力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5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将有五个非常任理事国到期换届。日本和埃及分别代表亚洲和非洲提交了申请。埃及媒体分析,在互相支持对方竞选非常任理事国这一问题上,日本和埃及存在达成默契的可能。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分析认为,日本申请“入常”的短板,是其在全球重要议题上缺乏行动能力,且无法进行经济援助以外的实质性参与,这解释了安倍此次中东之行为何对叙利亚危机、“伊斯兰国”威胁以及巴以和谈等热点问题高调介入。

寻求投资机会是安倍此行的另一个重点。日本出访代表团里包括了30多家企业负责人,囊括了金融、汽车、银行、能源等各领域的领军企业。

日本国内媒体分析,日本经济经历短暂增长后再次陷入衰退,“安倍经济学”饱受质疑,安倍急于为国内企业探索海外机会。

目前,埃及正在发展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可再生能源及一些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可以为日本企业提供投资机会。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安倍致力于推动“和平繁荣走廊计划”。

“地球仪”还是“甜甜圈”

日本媒体这样评价安倍的外交布局:在无法与中国和韩国进行首脑会谈的情况下,安倍重视对中东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外交。

安倍似乎也认识到周边外交环境的现状。他在2013年国会演讲时曾说:“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一样俯瞰全世界。”他的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俯瞰地球仪外交”。

韩国媒体指出,如果把安倍访问过的国家画上颜色,形成的将是一个空心圆,漏掉了中韩这两个邻国,就如一个“甜甜圈”,外圈再厚实,中心依然是空的。

分析人士认为,与邻国关系冷淡,却跨越大半个地球去“交朋友”,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可靠性和持久性也令人怀疑。

(新华社开罗1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