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会全景
随着“00后”新兵成为新兵群体的主力,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度高、吃苦意识较差成为了新兵的“标签”。为了帮助新兵尽快转变角色,树立敢打必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11月1日,山西总队新训三团邀请到一位特殊的老兵,他就是多次在军内外作《信仰与人生》报告的“50后”老兵卜金宝。
报告会前,卜金宝与新兵团的干部面对面交流,了解新兵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从三百余位开国将军和英模人物中挑选富含教育意义的事例。
“看到你们,就仿佛看到了40多年前的我……”卜金宝的开场一下就拉近了与新兵们的距离。“一个人没有信仰,是行尸走肉;一个军队没有信仰,是乌合之众;一个国家没有信仰,是一盘散沙”,当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出现时,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开国将军、老红军王茂全回忆长征时的视频吸引了所有新兵的注意力,“过草地时候没有穿、没有吃的,没有村庄,没有人家,都是一片水草,也有石头。你坐一块石头,我坐一块石头,背靠背睡着了。睡着了就倒下了……”当听到长征亲历者这样讲述当年的场景时,不少新兵发出由衷地感叹。卜金宝讲到:“那时的环境和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作为刚刚入伍的新兵,一定要像老前辈们学习……”

掌声雷动
“你所浪费的今天正是昨天死去的人渴望的明天。”当一位8岁的小朋友看了卜金宝授课的视频,有感而发写出这样一段话。不少新兵把这句话记到了笔记本上当座右铭。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成长壮大,我们新兵中有几个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非常不易的,但下面这位老人,他98岁才正式入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传奇故事……”结合医学泰斗苏鸿熙98岁入党的事迹,卜金宝深入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历程,鼓励新兵从苏鸿熙老人身上学到他志愿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虽然入党这一天来得有点晚,但却了却了我一生的心愿,虽然我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我一生都在以党员的标准做事。”当苏鸿熙老人的话回荡在礼堂,新兵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刚刚入伍的新兵,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半截人’彭水林,看看他是如何直面挫折,笑对人生的。”卜金宝结合自己采访的“半截人”彭水林的事迹,为新兵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该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挫折。

荣河烈士陵园志愿者代表向新兵敬礼
“中国人敬仰烈士,中国人敬仰英雄!”卜金宝以73岁老村支书常保国寻找为国捐躯的父亲为事例,深情讲述了万荣荣河烈士志愿者重建烈士陵园和寻找烈士后人的艰辛,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感染和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特别是荣河烈士陵园志愿者薛德朱对新兵们讲到:“我是一名老兵,是一名老党员,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些后人为他们做点事是应该的!”在场的所有新兵们纷纷起立,一次次献上热烈的掌声,向荣河烈士陵园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整场报告会,卜金宝运用了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紧抓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结合新兵实际情况,深情讲述了部分开国将军与英模人物的感人故事,在场所有新兵都感到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苦练杀敌本领,为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兵团团长李俊说到:“现在新兵正处于新兵训练的攻坚期,卜编辑这堂课就像及时雨一样,为我们带兵干部骨干指明了带兵的方法和思路,从灵魂深处触动了新兵的思想,我相信,这批新兵一定会成为一个个都顶呱呱的好战士。”
晚上,新兵团围绕《信仰与人生》专题报告会,以“兵言兵语”讲堂,组织新兵对下午的报告进行讨论。不少新兵踊跃发言,结合老前辈的光荣事迹和发生在身边的实事,以战士的角度去谈自己的认识,表达了“军人,当以国家安危为重”的忧患意识,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脚踏实地,刻苦训练,尽快实现由地方优秀青年想合格军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