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导弹工程兵大漠挑战极限13年助长剑飞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刚责任编辑:杨红
2016-12-14 08:20

沙海茫茫不见边,狂风漫漫不见天。在大漠深处,有一群导弹工程兵蛰伏13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场建设奇迹。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请看——

(资料图)

蛰伏沙海的导弹筑巢人

——火箭军某旅四营扎根大漠思谋战场建设之道

长剑飞天,以雷霆之势摧毁数千公里外的“敌”阵地!战报传来的那一刻,火箭军某旅四营官兵不禁流下热泪……

这群导弹工程兵蛰伏大漠13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场建设奇迹。如今,他们完成的某专项建设任务,又一次通过了实战的检验。

沙海茫茫不见边,狂风漫漫不见天。13年前,该营移防大漠深处执行战场建设任务,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众多未知的施工难题,官兵们始终有苦不言苦,扎根施工一线谋打赢。

为了激励一茬茬导弹筑巢人像钉子般铆在大漠深处,营党委建立流动“军史馆”,开设“胡杨林微课堂”,把官兵们的感人故事编进教材,新兵下连、干部到任首先参观荣誉室,住一次地窝子、尝一口苦咸水、栽一棵扎根树、听一堂英模事迹报告,让官兵在解读荣誉、回顾历史中继承传统、坚定信念。

2014年入伍的战士王冲,刚分到连队时感到环境太艰苦,强烈要求调换岗位。参观荣誉室时,一块脸盆大小的褐色岩石引起了他的注意:1972年8月,坑道突然塌方,班长王文强为了掩护战友安全撤离被那块褐色岩石砸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一块石头记述的热血与忠诚,让王冲读懂了军人的责任,从此全身心投入国防施工。今年7月,王冲考取了军校,告别时他对战友说:“毕业后我第一选择还是回老部队。”

坚守不是标准,打赢才是目标。针对恶劣环境带来的施工难题,他们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邀请专家来队举办“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系列讲座,开设技能培训班,广泛开展群众性革新活动,摸索特殊地域的施工方法。地基沉降处理技术、钢模稳固可调式支撑技术等一批成果,在施工战场得到了充分检验。该部进行首次夜间被覆作业时,室外温度低至-20℃,混凝土瞬间冻成了“硬疙瘩”,官兵急得直跺脚。营长孙良坤和技术室主任王福道组成攻关小组,查资料、搞实验,历经1个多月,成功破解低温冰冻条件下的被覆难题。

困难成为垫脚石,任务当作登云梯。近年来,该营创造单月被覆4000立方米的施工新纪录,革新传统工艺13项,推广新技术20余项。营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承建的阵地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