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臂章也要换思想 头脑如何跟着脚步迈进“火箭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李永飞 宋开国  温志晖责任编辑:杨红
2016-05-12 04:19

用思想的火花划出崭新弹道

—— 火箭军某基地党委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闻思录

■本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通讯员 宋开国 温志晖

深入开展的大讨论有效激发了该基地官兵砺剑备战的责任感紧迫感。演练完毕,征尘未洗,官兵就千里机动、奔赴高原检验导弹发射单元实战能力。陈 平摄

春夏时节,火箭军某基地党委机关通过网络会议系统连线某战区机关,与军兵种部队同台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围绕“体制改革为什么、职能使命是什么、履职尽责干什么”等问题共同查短板、话发展。

“从‘关起门讨论’到‘走出去交流’,表面看是教育形式的变化,实则是基地积极适应新体制,主动融入新体制,以创新谋出路的务实之举。”该基地领导介绍说,随着大讨论深入开展,一场场“头脑风暴”席卷座座军营。

事实上,大讨论展开伊始,基地所属旅团党委机关便迅速掀起讨论热潮。然而,透过“热热闹闹”的场景,基地领导却产生了一丝丝隐忧:有的热衷于“纷纷表态”,不注重“见诸行动”;有的换臂章却没换思想,脚步迈进“火箭军”,头脑仍停留在“第二炮兵”,练兵备战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有的片面认为武器装备没变、导弹阵地没换,习惯用旧套路来应对改革中的新问题。

“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从‘昨天’走向‘今天’,没有刀刃向己、刮骨疗毒的决心,就无法打破陈规陋习,实现脱胎换骨的创新转变。”在基地、旅团两级政治工作部门联学联训中,基地领导一番话,让大家醍醐灌顶。

就像卤水点豆腐,逐渐深入的大讨论,开始在官兵头脑中引发一场场“风暴”。从机关会议室到导弹发射场,讨论现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聚焦问题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一次次“剥筋见骨”的自我解剖愈发深入:

在基地政治部讨论中,有机关干部毫不讳言地说:“我们嘴上说‘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心里却是‘叶公好龙’,对手机和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怕麻烦、怕担责,顾虑重重。”

某导弹旅党委机关一边讨论一边找短:明知越来越多的官兵是“网络一代”“拇指一族”,教育却依然是老面孔,习惯于搞“填鸭式”“灌输式”那一套,被动应付的多,主动适应的少……

在讨论中交锋思想,在交锋中革故鼎新。该基地各级党委机关纷纷抛去陈旧观念的“包袱”,除积弊,探新路,用新理念、新办法、新模式打开一条条创新发展之路——

基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开展政治工作,围绕军营网络建设深入调研,召开政工网、互联网建设使用管理工作会议,逐条逐项研究制订措施,推动政工网“百兆宽带进军营”,开发“官兵上网行为规范”“互联网规范化管理平台”等,在规范有序中推动军营网络建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同时推出“理论闯关我最棒”网络游戏、“长箭之鹰”网上微播客平台等教育新模式,深受官兵欢迎。

某旅把开展大讨论作为创新契机,重点在军营育才上聚焦用力。记者了解到,他们对训练中心、育才中心、图书馆等进行整合升级,构建起远程在线、教导训练、军地共育的“链式育才”平台。该旅数百名官兵依托网络在线“入学”,通过菜单式选课、项目化培训、学分制管理“就读”于多家军地高校,实现了“不出军营门,天天上大学”。

“联合作战”“一体化指挥”成为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某导弹旅党委机关使用的高频词汇。他们着眼新体制新要求,引导官兵把握火箭军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联战联训修订完善战备预案,探索出政治工作实战化演练、联合值班等新模式。

某旅将红色教育资源引入网络平台,建起“网上红色励志园”“移动军史馆”,成为部队野外驻训、进行实战化演练时开展政治教育的流动“资源库”,为战时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修订完善“政治工作指挥手册”“政治工作作业流程”,营造“人人创新、大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探索“互动式课堂”“网络微调查”等教育新模式……大讨论中迸发出的串串思想火花,犹如一枚枚长箭在天空划出的崭新弹道,绘成了该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蓝图。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12日 04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