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王杰班”的铁血故事:有一种青春,叫伤疤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万东明 钱晓虎  张圣涛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12-24 06:35

然而去年下连刚来到“王杰班”时,周智涵还对班里的一些传统做法提出过质疑。

“王杰班”有个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每天晚上都要将老班长的被子打开,清晨再整整齐齐叠好。

“这有必要吗?”周智涵觉得,每天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个早已牺牲的人,没必要也没意义。

“新战士刚来到班里时,大多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王杰班”班长王大毛告诉记者,每当这时,他会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有必要!”然后,他会把存有疑虑的新战士带到连队荣誉室,指着满屋子的奖状、锦旗,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激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传承“两不怕”精神。

“我小时候去过王杰牺牲的地方,当时有几棵杨树的皮都被炸没了……”一次,正在营区进行水电修理的维修工人看到“王杰班”战士在学习《王杰日记》,便主动分享起自己的真实经历,这让一旁的周智涵深有感触。

“做了才能体会到收获。”在王大毛的建议下,周智涵从《王杰日记》看起。在走近王杰、认识王杰、读懂王杰的过程中,他感觉“有一根经脉被打通了”。此后,晚上熄灯前,周智涵会接上一盆清水,端到王杰雕塑前,细致地用毛巾擦拭。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为了可以多向老班长“报喜”,周智涵平时不仅狠练体能、精研专业,还铆足劲学理论。现在,他已经成为全旅上等兵中的佼佼者。

“红色基因渗入骨髓,撑起了忠诚的脊梁。”王大毛坦言,老班长用生命践行的“两不怕”精神早已化作班魂,无时无刻不在鞭策和激励着大家。

“吃不了大苦头,就磨不出硬骨头”

密林雨夜,硝烟乍起。皖东某地,一场夜间实兵实弹演练拉开战幕。

夜幕中,一辆战车疾驰而来。车门一打开,“王杰班”6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跃出突进,时而奔袭、时而匍匐,时而射击、时而隐蔽。

炮火正急,目标突现,他们立即跃入1米多深的坦克坑依托射击。泥浆浸没全身,泥水灌入口鼻……

“好一身英雄气,真看不出这是经历了一次转岗、两次换装的部队!”“王杰班”的表现让观摩的上级领导啧啧称赞。

去年4月,“王杰班”从工兵专业转为装甲步兵专业,装备也由工兵锹镐变成了装甲战车。仅仅10个月后,某新型战车又列装部队。

中士谢彬彬是有名的“多面手”。他入伍7年,干过导弹检测员,担任过警卫班班长,多次在岗位上摘金夺银。但这次换装,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新列装的某型战车,不仅信息化程度高,性能构造与老装备也大不一样,掌握使用多种火器,更是对人员能力素质的不小挑战。

“吃不了大苦头,就磨不出硬骨头。”王大毛带领全班人员到兄弟单位虚心求教,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认,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过。野外驻训期间,“王杰班”战士每天都带着干粮上山,一训就是大半天,人停车不停,常常是满负荷高强度。为了更快地熟练掌握装备,谢彬彬返回车场也不休息,一心扑在装备训练上。

苦心人,天不负。搜索目标、激光测距、装填炮弹、跟踪发射……随着隆隆炮声,一发发炮弹直捣目标。列装不足百天,“王杰班”在新装备首次实弹射击中,首发命中、发发命中。今年8月,东部战区陆军组织随机抽考,“王杰班”走上考场与曾经求教过的兄弟单位对垒。考核结束,“王杰班”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徒弟”赢了“师傅”的美谈不胫而走。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王杰班’的荣誉就是靠一茬茬官兵拼出来、干出来的。”该旅的一位领导道出秘诀。

“敢于直面生死,方能无畏强敌”

“爸爸、妈妈:当你们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身在战场……”

写完这封特殊家信,下士徐彬郑重地把信放进背包。

这是徐彬第四次给家人写特殊家信,也是“王杰班”所在旅开展“假如明天上战场、留给亲人一封信”活动的组成部分。

第一次写特殊家信时,徐彬一边写一边哭。后来,他虽然不再哭了,但每次写完都要多看两遍,生怕遗漏下什么。

“敢于直面生死,方能无畏强敌。”谈起自己的转变,徐彬说,与老班长“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对“两不怕”精神理解得越透彻,越能坦然面对生死考验。

今年初,连队组织新战车首次水上驾驶训练。“这个课目属于重难点课目,新战车首次下水更是风险难测。”徐彬向连队党支部提交申请书,争取到了头车。

脚踏离合、手扳挡位、轻踩油门……徐彬按照操作流程,小心翼翼地驾驶战车第一个驶入水中。突然,一阵大浪袭来,战车开始不断摆动,而且愈发猛烈,警报灯闪烁不止。“不好,有倾翻危险!”徐彬冷静掌控方向盘,并通过油门控制保持车身稳定。随后,他启动险情预案,最终化险为夷。

危险关头赴汤蹈火,生死面前横刀立马。一次,驻地政府向“王杰班”所在部队求助,他们在组织施工时,挖到8枚战争年代留下的哑弹,随时可能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请求派人销毁。

时任“王杰班”班长李俊主动请缨,立即带领战友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察,李俊发现有的弹体已裂开、药芯外露,有的钻地很深、极难挖取……

“像这类钻到地下却没有爆炸的炮弹最危险,因为它们的引信很有可能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疏散周边群众后,李俊带领操作手极其小心地一层一层刮掉覆土,拆除引信。他们花了近6个小时成功将8枚哑弹销毁。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几名战士全身湿透。

“王杰班”战士人人有颗勇敢的心,个个有股英雄气。近年来,“王杰班”先后参加10次抗洪抢险,7次扑灭火灾,120余次成功排爆除险,在一次次考验面前交出了王杰传人的优秀答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