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把红缨枪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应金 欧阳斌 吴丽华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9-05-18 17:20

五、跟党走,当了兵,八面威风传美名

自从红缨枪队十四位本族族亲加入红军后,回到家的欧阳汝万、克沭、克淳、克汝并没有放弃练武。他们仍继承传统,将全村的少年们都编入了红缨枪队,每天带领他们习武健身,并教给他们十八把红缨枪的使用枪法。

平时,红缨枪队的新老队员还坚持站岗放哨,多次抓获外逃的反动地主豪绅和反革命分子,全区军事训练中,梭标枪法表演还拿了第一名。此事一传到区里县里,立刻受到上级的夸奖和表扬。

革命形势的发展,让岽下人尝到了甜头。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再次全面分田到户后,昔日没有半分土地的岽下人都分得了土地,靠挑夫生涯苦力吃饭的日子彻底结束了。1931年夏收时,全村人都有了自己的第一季粮食收成,他们知恩图报,将大部分粮食送给红军。

七八月繁忙夏收夏种时节,太阳照耀着大地,田里金黄的水稻一片片被收割,一丘丘刚莳下的禾苗正沐浴在阳光里。很快,禾苗拨节往上窜,勤劳的岽下农民又在忙着耘田。

做衫师傅补衣裳,

耕田郎子空米缸,

这种生活怎能过,

幸亏来了共产党……

空旷的原野响起清脆的山歌,打破了骄阳下的宁静。劳作中的岽下农民不禁抬头张望,哟嗬,原来是欧阳可镗的媳妇钟长娣领着一群妇女从村中出来。众人都知这位岽下媳妇是乐天派,山歌唱得滴溜溜的甜,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了超田乡苏维埃政府的宣传队员,专门用山歌动员四邻八乡的妇女姐妹们成立耕田队、洗衣队,另外还有一项更加特别的任务,就是动员男人们参军参战,支援扩红。

“可镗嫂子,你的山歌可以当酒喝,听了醉人。” 田头有人打趣。

“既然喜欢,那你们就跟着唱呗!”钟长娣带着妇女们来到田中帮着耕田,她一边干活,一边又唱了起来:

一送郎,床面前,

嘱咐亲郎莫贪钱,

金钱主义要打破,

心肝哥,革命才有出头天;

二送郎,房门边,

嘱咐亲郎心要坚,

艰苦耐劳去革命,

心肝哥,不要一心想娇莲;

三送郎,天井边,

亲郎做事莫信天,

犯了纪律会处刑,

心肝哥,等到悔过也迟延;

四送郎,厅门边,

嘱咐亲郎心莫偏,

工作方面要谨慎,

心肝哥,群众信仰乐无边;

五送郎,大门边,

一轮红日照中天,

黑暗世界过去了,

心肝哥,光明大道在面前……

正当山歌响遍田野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朝村中而来,眼尖的说:“来了红军。”

“好象很面熟哩。”

“说那家话?”

“是真的,莫非……”

田中劳作的岽下人你一言我一语之际,两位身高马大的红军战士骑着马,在他们面前翻身下马。来人正是二年前当兵的欧阳克淇、可椿叔侄俩。

“可镗嫂子,你的山歌还那么清脆动听哟!” 欧阳可椿上前打招呼。众人见了叔侄俩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望着英姿勃发的克淇、可椿,大喜过望。

“哎呀,真的是你们叔侄,好威风呀!”钟长娣见是自家人回来,也不陌生,大大咧咧与他们拉起了家常。

田头的妇女们都上前打听自己的男人、兄弟现在到底咋样,欧阳克淇、可椿都一一向她们说了:“放心吧,克洪在中央警卫营,是保卫党中央的。可琪、克池、满生、克桃、克钟、克仪和克海都在红三军团和红九军团,都很会打仗;可琪、克池、克桃还在部队立了功呢,你们大可放心吧。我们岽下村的男儿,个个有一身本事,打仗没得说!”

围观的人群,听到自己的家人平安,都放下一颗悬着的心。欧阳克淇看到妇女们从田中上来,问道:“这些田地都是我们的了?”在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又说,“好呀,我们岽下人行脚的穷苦生活终于结束了,大家可以安下心来多打粮食了,也要多支援前线的红军啊。”大伙纷纷点头称是。

中午的时候,欧阳克淇、可椿找到从区苏维埃回来的汝万、克淳、克沭,看到他们参加了地方工作,克淇、可椿叔侄很是开心。吃饭时分,克淇突然问汝万:“我们那十八把梭标还在么?”“在呀,我们还组织了新的红缨枪队,村里的孩子们一早一晚都习武呢。”

“好呀!”听到汝万这么一说,欧阳克淇叔侄很是高兴。克淇叔侄悄悄地告诉汝万、克淳他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中央准备要在年底前搞选举运动,要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了,眼下进入紧张筹备阶段。我这次回来,就是要你们组建一支赤卫队,到时候扛着红缨枪准备参加大阅兵。”

“大阅兵?”欧阳汝万他们一时搞不清阅兵是何意,身为中央警卫营教官的欧阳克淇给他们解释了一番后,才恍然大悟。“没问题,我们岽下红缨枪队可以作为引领的队伍参加。我可以在黄安区组成100人的队伍参加,这事包在我们几个身上。”欧阳汝万信心满满地应承下来。

欧阳克淇临离开家里时,又向汝万交待:“此消息暂不要对外说,按平常的赤卫队训练就可以,到时会通知你们。”

“好,你放心吧。”汝万说。第二天,他就开始组织队伍,筹备参加庆典大阅兵的事了。

十八把红缨枪队成员的家人,无论老幼,都积极响应参加乡村的革命工作。除田头农业生产外,之后又发展成立了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熬盐合作社等,编织各种斗笠、箩筐、竹垫等竹器,编织草席、鱼网罩,打草鞋、熬硝盐,等等,千方百计发展农副业生产,优待红军家属;多交公粮,参加担架队,支援苏维埃建设和前线作战,受到县委县政府和《瑞金红旗》报的表扬。

乡里有人编了一首山歌赞道:

哎呀哩,超田岽下小山村,

欧氏男儿真过劲,

十八把红缨枪利又尖,

地主豪绅见心惊。

哎呀哩,超田岽下小山村,

十四个郎哥当红军,

个个在前线杀敌人,

四个兄弟在赤卫军。

哎呀哩,超田岽下小山村,

男女老少都一条心,

支援革命搞生产,

工作样样争先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