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戴旭与作家李发锁对谈《围困长春》:
领袖的胸怀、格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近日,国防大学教授戴旭与作家李发锁就《围困长春》一书展开对话,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纵谈东北解放战争和长春战役,尤其讨论了领袖的格局和胸怀问题。东北解放战争既是国共领袖战略眼光的较量,也是领袖们在格局和胸怀上的比拼。两位老师的这场对谈,令人受益匪浅。
李发锁:
我先把写作本书的基本思想脉络向您介绍一下。最初的想法,是要理清围绕着长春围困战,几十年来颠来倒去的说法,还原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写到一半的时候,我认为我的眼界低了,因为围困长春不仅仅是一个局部战役的概念,更是一个东北解放战争全局的大概念,是毛泽东解放东北的大战略。
一方面,40年代末的长春,实际上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垮台后,进军东北的苏联红军总部、国民党东北行营、共产党的东北局都曾设在长春。此外,松花江北的国民党黑龙江、兴安等五省流亡政府和省党部,均客居长春。换言之,长春是东北的代称,围困长春即是围困东北。
另一方面,“围困长春”不是孤立的战役,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大战略,与整个东北解放战争密切相连。国共双方领袖的战略与策略考证、将帅们的战术研究,是本书第一重要任务。
同时,局部的长春战役又是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眼”。长春围困战是国共双方围绕一座城市争夺时间最长、最惨烈的一场战役。70余年来,关于长春战役的讨论众说纷纭,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与军事史上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海内外广泛关注。还原历史事实是本书写作另一重要任务。
围绕长春之争夺,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在世界东方争夺势力范围的突出反映,也是美、苏、国、共之“三国四方”复杂格局的核心地域。蒋介石认为,长春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毛泽东曾亲笔电示东北局:“力争我党占领长春,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1946年3月25日)。只有把局部(长春)战役与区域(东北)战争置于全国及世界大格局中考证,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及奥秘所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说,抓住了长春战役,等于抓住了研究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钥匙。
我这个想法对不对,请您指正。
戴旭: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李发锁先生见面。我认为你这本《围困长春》是一部大书,大就大在站在世界大格局来看待局部战争。从思想家角度考证历史,同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是有区别的。思想家研究历史要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我讲一个自己经历的事情。
2015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央电视台约我和其他专家对谈甲午战争。我们没有具体谈甲午战争本身,而是重点谈了战争发生的大背景及战争发生的原因。因为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孤立的,一定是国际大背景的局部反映。实际上,甲午战争看似是清朝和日本的战争,但背后却是沙俄帝国与英国的争霸战争,那时沙俄帝国和英国都是国际大国。沙俄做梦都要进军太平洋。1856年,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联合法国、土耳其,打败了沙俄,占领了克里米亚,使沙俄失去了西部出海口。于是沙俄掉头东进,修了西伯利亚铁路,跟长春中东铁路连接,通过这条铁路,连接旅顺出海口。英国为了堵住沙俄帝国东进,支援清朝建立海军,企图以清国抵挡沙俄南下。但清朝不仅没有与沙俄交恶,还割让了西伯利亚大块领土给沙俄。英国人怀疑清俄勾结,于是又找日本做代理人,说我帮你建海军,你帮我打沙俄。日本人说可以呀,前提是东三省给我,我帮你打败清国海军,这正中英国下怀。所以,甲午战争不可避免,清国战败的结局在战前就定了。
你这本大作,写的国共为什么在东北激烈争夺,还是美苏两个大国利益争夺的反映。苏联进军东北,把持中东铁路,为的还是旅顺港(不冻港)。美国扶持蒋介石占领东北,也是为了挡住苏联南下太平洋。
李发锁:
戴教授,我插一句话。毛泽东说了一句透骨无比的话是“国共反映美苏”,意思是说国民党、共产党在东北的争夺,实际上是美苏两个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各自利益的反映。世界是一盘棋,由少数大国操纵,小国、弱国不过是棋盘上一枚任由大国摆布的棋子。这句话,如今听起来很伤自尊心,但当时美苏两强摆布甚至消灭国与共,是很容易的事。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根本没有站起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在美苏两霸看来,国共两党在东北的争夺,实际上是美苏各自支持代理人替自己争夺利益。
戴旭:
你说的很有道理,你的书是站在世界大格局,以大历史观来解读这段历史。我看你书中提到了两只老虎,是毛泽东说的,美国是白老虎,苏联是红老虎。国共是在两只老虎争斗之间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显出领袖战略的绝对重要性。毛泽东是战略大家。什么是战略?战略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力量运用的艺术。你虽然没有写出战略“四要素”,但你以详尽的史实和数据写出了毛泽东出神入化、运用各种力量进行战略的比拼,平衡运用的艺术绝对高超,比罗斯福、斯大林都高明许多。而蒋介石没有这种国际头脑,他的格局只有毛泽东的几分之一,眼界比毛泽东矮了一大截,既没有时空概念,又不懂得各种力量的调度与运用,只知道在国内争地盘。虽然他力量很强大,但狭小的眼界和格局消解了他手中的力量。
我认为,你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把围困长春及东北的争夺放到了世界大格局中去研究、去考量。这就有了高度、有了全局,是一本大作。像你这样着力透析战争背后的领袖战略比拼的历史著作,很少见,具有开创性。应当说,是对我党和我军历史研究的一个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