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武器频繁出现,俄缘何总有新式武器列装?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浚洋 严志伟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12-19 18:55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战斗武器频繁出现

——俄缘何总有新式武器列装?

国防科技大学 马浚洋 严志伟

12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在首都莫斯科参加国防部会议。(资料图)

2018年12月18日,俄国防部召开扩大委员会会议,普京总统对2018年俄军事建设进行了评价,并研究部署2019年的重点任务。在谈到明年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时,普京强调要加强战略核力量的战斗潜力,优先研发反导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现代信息化武器装备。

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环境形势愈发严峻。在美西方政治孤立、经济制裁、舆论唱衰、军事打压下,俄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完善体制编制,变更兵力部署,更新武器装备,尤其是“新面貌”军事改革以来,不断打造和列装新式战斗武器。俄缘何总有新式武器列装?这源自于俄近年来以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为突破口,不盲从国外、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那么,俄又是如何开展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

俄是如何开展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

有什么样的装备打什么样的仗。“有什么样的装备打什么样的仗”不仅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思想,俄罗斯善于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当前俄罗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发展自身国防科技,采取了多研制、少生产的方式以加强技术储备。一方面多研制,少生产。《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规定,要减少生产武器装备的采购量,保持研究发展与生产能力,以确保高新作战技术的开发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资金上予以扶持。武器装备采购费将不再投向过时装备的生产,而是投向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优先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新型空军装备和机动部队运输工具。再比如,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大量使用加装了制导装置的老旧弹药,一方面解决了火力和打击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有效解决了老旧弹药的处理问题。

坚持体系设计,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近年来,俄罗斯不断遭受西方国家加大的经济制裁、政治打压,即使如此,俄罗斯仍然能推出一批又一批新式战斗武器,这些装备在叙利亚战争中更是大放异彩。耀眼成绩的背后,是“体系设计”思想的深入运用。“体系设计”的思想在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深知自身国防科技的优势与不足,因而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能坚持体系设计思想,注重实现系统整体的稳定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高质量的研制成果。

以俄罗斯微电子技术为例,电子技术和半导体产业一直是限制其国防工业发展的短板。苏联错过了上世纪60年代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机,导致其微电子技术走上了与世界主流微电子技术不同的道路,受此影响,俄罗斯在芯片领域技术水平受到极大限制。对此,俄罗斯坚持“体系设计”的思想以扬长避短,依靠自身在导弹飞行力学、惯性制导技术和器件、发动机、模拟电路等基础技术的优势深挖自身技术潜力,消弭芯片技术落后的影响,在体系上实现了创新。

敢为人先、甘于钻研的研究精神。在部分关键技术落后、国际上面临各方打压的情况下,俄罗斯实现自身在国防科技方面的突破,除了“体系设计”的思想外,还在于敢于创新、敢于钻研的研究精神。俄罗斯在设计S-300防空系统的时候就敢于突破,在波段选择上采用了与当时世界主流C波段不同的X波段,X波段虽然能提高雷达的性能,但是也面临着元器件研制和供应困难、雷达关键调试设备制作没把握等现实问题的巨大考验。结果是,俄罗斯的选择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在大型X波段雷达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得自身抢占到了该技术的制高点。

再比如,在S-300的相控阵雷达天线馈电方式的选择上,俄罗斯科研人员敢于挑战,选择了与主流的分支馈电向左的空间馈电方式并取得了突破,以至于美国雷达专家都说到:“西方雷达工程界的这种态度把发展空间馈电阵列技术全部留给了俄罗斯工程师们,使他们得以精力充沛地进入这个空白之地。”当然,所谓敢于创新不代表不顾风险,而是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