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一号”水上飞机模型
水上飞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9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19年8月9日,中国人试制的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便首飞成功。
作为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的诞生来之不易。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1910年,法国人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虽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境地,但中国人没有放弃独立制造飞机的梦想,放弃航空救国的理想,一批学生远赴国外学习航空技术。这些留学生对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的研制功不可没,其中以巴玉藻和王助最为著名。
巴玉藻和王助,前者被钱学森称为“中国航空之父”,后者被认为是“波音飞机之父”。1916年6月,巴玉藻和王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由于国内政局纷乱,他们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巴玉藻被美国通用飞机制造厂任命为总工程师,王助则成为波音飞机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至今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博物馆中还有王助的铜匾肖像,并刻有“波音公司第一位工程师”字样。1917年冬,国内局势稍稳,巴玉藻、王助怀揣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志向,毅然启程回国。经北洋政府批准,巴玉藻、王助等人于1918年2月正式在福建马尾船政局内创设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他们集中优秀技工,进行专业培训;筛选国产材料,测试物理性能;利用船政局原有的机器加工飞机部件。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终于于1919年8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甲型一号”是一架单发动机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木质机身,高3.88米,机体长9.32米,翼展13.70米,马力100匹,最大速度126公里每小时,空机重量836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063公斤,飞行高度3690米,可航行3小时,航程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枚,其性能、质量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的产品。
然而,闻讯而来的英国人在“海军飞机工程处”参观“甲型一号”后,却不屑一顾地说:“这种飞机更像一个大玩具,只能供人观赏,绝对飞不上天去!”为了证明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水上飞机可以成功上天,孙中山先生的侍从武官、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决定亲自进行试飞。
1919年8月9日,平静的福建马尾海岸挤满了观望的群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漂浮在海面上的“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甲型一号”的螺旋桨飞快转动,紧贴着水面快速滑行,腾空而起!“甲型一号”的起飞,有力回击了英国人的质疑。